写于2016年7月21日。
你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一颗爆炸了的恒星
形成你左手的原子可能与右手的来自不同的恒星
这是在是我所知物理学中最富诗意的东西
你的一切都是星辰
——劳伦斯·M·克劳斯
康德说:世界上只有两件东西最能震撼我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我的最爱是天文学。
几岁时常问老妈,宇宙外面是什么,宇宙有边界吗?她答不出来,她就生气地说,不要再问这些无聊的问题了,没有人知道答案。
关于宇宙的诸多问题困扰了我这么多年。
看见浩瀚的大海,看见葳蕤的森林,看见磅礴的山川,也不及照片里壮美的宇宙感动。
我骑着用了六年的小电瓶在太阳雨中穿梭,停在科目二练车场里写这段话。
我看李淼老师讲到上帝粒子时,天使粒子被发现的消息也出来了。
《越弱越暗越美丽》只看到一小半,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推荐了。不客气地讲,无论喜欢天文、还是物理、或者文学都应该看一看这本书。与此同时推荐爱德华·哈里森的《宇宙学》。至于金克木先生翻译的《通俗天文学》和苏宜教授的《天文学新概论》实际上大同小异,算作天文入门类书籍。霍金三本畅销书《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和《宇宙简史》读起来并不通俗,带给人一种科学的朦胧美、使人浮想联翩,但从文笔上还是比尔·布莱森的《万物简史》更加优美有趣。我暂时就想到并推荐这些书,有什么《大众天文学》或者《天体物理导论》对于想要深究天文的人有益。高二看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虚构能力太强大,很容易误入民科。
天文入门尚浅,如若一个德高望重的天文学家也会这样想,你接触的知识越多,你便知道了你所接触的知识是多么匮乏。但现在我还只会用一个米德望远镜自动寻星,并且指导天文社小部员们怎么组装星特朗和米德。拿着指星笔在夜空晃来晃去,广场上社团放着音响观星。还记得上次看超级月亮,每换一个人使用目镜,就得重新寻星,后来变成人工寻星,我半眯着眼找月亮,到最后眼睛都快亮废了。平常观测月亮还能看到坑坑洼洼的陨石坑,但那天晚上望远镜中看到的月亮,就跟太阳一样闪瞎双眼。
大一的时候跟着社团到处听讲座,学长说,大学四年会上很多课,但讲座只有那么几次。最开始认识的那位研究员我连名字都不记得了,最后大家合了影,就散了。朱进馆长的讲座我差点睡过去,还有一位巴黎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的讲座,翻译法语的人太烂。别人讲了一大堆,他翻译了几句话,弄得人家研究员尴尬笑笑。最喜欢的是欧阳自远院士,他八十的高龄活力满满,讲座内容也新颖有趣。后来我们几个高校联合办天文节,我们承办闭幕式,请来了知乎上有名的河马老师。他是北师大高爽博士,在讲座上,同学问,星座有科学依据吗?高博士直接一句话怼回去,星座都是鬼扯。
之前找指导老师要研究的科研立项课题是“太阳黑子周期性变化对XX地区经济周期的影响”,指导老师既是天文理事,又是经济学教授,抛出这个课题后我看了不少文献,最终还是放弃了。在开题答辩前更换了接地气的课题,转而研究移民倾向。从那时起我对太阳黑子也有了一点浅显的认识,它使我对太阳活动有了莫大的兴趣。
回到李淼老师的那本书《越弱越暗越美丽》。
李淼老师是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的研究员。他研究的课题有量子场论、全息暗能量模型、宇宙学矩阵模型、微波背景辐射谱和暴涨宇宙、弱引力猜想等等。天文学家、艺术家和文学家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记得还有位做吉他手的天文学家。
天文因时空的紧密联系而变得有趣,爱因斯坦给一位友人遗属的唁电中说:“如果时间是相对的,那么我们就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先于我们而死了。因此我们不要悲痛。”
在天文领域里有趣的还属李淼老师,他把天文和文学结合得如此透彻,文科生理科生都能喜欢他的文字。在所有科学学科中,宇宙学是最吸引公众的学科之一,天文是神秘的、有趣的、优美的。《生活大爆炸》里谢耳朵就是一个理论物理学家,他不仅研究理论物理,还研究这个领域最玄妙最不实际的超弦理论和宇宙学,正好,李淼老师的研究领域就是超弦理论和宇宙学。
李淼老师也是个诗人。
“有些形成在梦中/不稳定的扶梯上/有些则形成于/看到一首诗之后/就像登上一座孤岛”
“在一分钟之内完成的梦想/竟朦胧了一生”。
每个天文学家都是一个有趣的灵魂,执迷于星空本来就是一件无比浪漫的事情。在天文圈里,每个人都值得崇敬,因为宇宙值得崇敬,人类的一切活动在天文尺度上都显得毫无意义。征服可能受挫,但好奇从未停歇。
现在那些大学里导师硕博每天和SCI论文打交道也很没意思,不如民科好玩。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我高二时妄想提出的“门萨测不准”原理,那些智力题是有一定规律的,而真正高智商的是能够发散思维具有创造力,所以门萨会员一点不用骄傲。
看了一星半点的李淼老师的书,就想写感慨,我也太浮躁,等我认真读完,再来写书评。
最后,我很喜欢李白的一首诗:“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