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好书推荐-《解深密经》-什么是心意识

好书推荐-《解深密经》-什么是心意识

作者: 鸭狗之恋 | 来源:发表于2020-07-15 09:39 被阅读0次

    本书简介:《解深密经》共有五卷八品。《序品》为全经大纲,以佛土庄严、如来功德,展现智识双运。《胜义谛相品》说的是智境。《心意识相品》详述的是识境。《一切法品相》施设三自性相,从而说明识境之三层次,即遍计自性、依他自性、圆成自性。《无自性相品》阐述了“相无自性”。《分别瑜伽品》说实际观修的次第,即止观之实际修证。《地波罗蜜多品》说十地菩萨别别之观修与现证,及“转识成智”之次第差别。《如来成所作事品》说如来法报化三身,法身即为佛内自证智境,报身化身即智境上随缘自显现面成的识境。

    作者简介:笔名王亭之,原名谈锡永,广东南海人,是香港的佛学家及专栏作家。二十八岁得机缘修习西藏密宗,随刘锐之上师及其上师敦珠仁波切修习藏传佛教。三十八岁得阿闍梨位,法名无畏金刚。著有《王亭之谈佛家名相》、《王亭之谈佛家宗派》等书。

    今天分享两个问题,什么是心意识,二、什么是三自性相。

    一、什么是心意识

    佛学分为六道:天、人、阿修、地狱、饿鬼、畜生。无论是哪一种生,都是有最初的心识种子,他们“展转、和合、增长、广大”,一直发展。

    如何发展?

    通过能取和所取,或我与我所。一是能依所依有色根执受。无论怎么生,都有一个色根,没有色根则没有我们这个身体。因为我们这个色根是有。我们的识是能依,我们的身体即色根是识之所依。有这个执受是故有身,凡夫即执此有身为自我,并执著这个自我。

    二是依相、名、分别、言说、戏论、习气而取。

    什么是八识?

    根据唯识宗,前六识分别为:眼、耳、鼻、舌、身、意识,第七识为末那识,第八识为阿赖耶识。需要清楚的是,阿赖耶与阿赖耶识并不相同。阿赖耶其实与佛性相同,佛性即是佛内自证智境,亦即如来法身,在智识双运时,他亦是本基。当本基受障时,则名阿赖耶。

    阿赖耶受业风吹动,才生起阿赖耶识。阿赖耶本身可以说是顽空,于中无明相显现,是故无有识境。

    譬如一盏灯,若没有东西罩着它,这盏灯的光明即是佛内自证智境,亦即如来法身。若是这盏灯被罩着,灯光被遮蔽,此时的灯则名为阿赖耶,无有光明。

    阿赖耶识与身同住,藏于身内,与身同安危。

    我们的一切活动,都是阿赖耶识中种子的现行,我们病,是种子现行为病;我们健康,是种子现行为健康。

    当眼缘于色时,同时有眼识生起,而且亦同时有分别意识生起。耳、鼻、舌、身,及声、香、味、触为缘,生起耳、鼻、舌、身识。

    若只有一眼识生起,便有一个分别意识与此相应;若有其他识生起,譬如耳识、鼻识同时生起,亦只有一个分别意识与此相应。

    所以,眼等五识可分别生起,而意识只生起为一,此即为非多意识。

    好比一个大瀑流,有一个浪生起,我们则见到一个浪转,有两个浪、多个浪生起,我们则见到两个浪、多个浪转。但是瀑布的水是恒常这么流着,无论有多少浪起,瀑布的水依然是一。是故眼、耳、鼻、舌、身等于是浪转,意识等于瀑布的水,是一。此亦如镜,一个镜影时,由一镜面生起,多镜影时,依然是由一镜面生起。

    无论心性相或法性相是一是多,然心性或法性则必是一。

    什么是心意识秘密?

    菩萨虽然依止法住智为基础,但所悟入的,只是识境,只是对心意识秘密善巧,便不能称作为“于心意识一切秘密善巧菩萨”。必须是不见阿陀那(阿赖耶)、不见阿陀那识(阿赖耶识),才能称为“胜义善巧菩萨”,如来才“施设彼为于心意识一切秘密善巧菩萨”。

    这也就是说,心意识双运,住于智识双运,才能不见阿陀那、阿陀那识,即不依此而住入识境的名言句义,而见其实相。

    什么是第八识规矩颂?

    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执为我。这是唐玄奘的翻译。

    若以藏文的翻译为:阿陀那识甚深细,我于凡愚不开演,一切种子如瀑流,恐彼分别执为我,如是种种阿陀那,是即能生彼诸法,由是我说水镜喻,更不为彼愚人说。

    依藏译,是担心凡夫愚执“一切种子如瀑流”这种现象为我。执以为我的是什么?是由生命力转起的现象,此现象喻为“一切种子如瀑流”。可以理解为新陈代谢,有生命力则有新陈代谢,犹如瀑布一样,一波一波,一浪一浪。

    所以,我们就把这个新陈代谢的身,即相续的身,当成是自我。

    玄奘译是担心凡夫愚执“阿陀那识”为我。

    阿陀那即等于如来法身功德,是智境的功能。有智境功能,则能够生起种种识境,生起种种法。

    二、什么是三自性相

    三自性相分别由前六识、第七识、第八识变现,遍计自性相(藏译虚妄分别相)由末那识执自我以作周遍计度;依他自性相(藏译因缘相)由眼等六识依缘起而转成境相;圆成自性相即由转阿赖耶识而依如来藏智识双运境相。

    什么是遍计所执相?

    施设一切法的名言,再由一切法的想、名来安立它成为有。对待一切法,凡夫皆如此,随之当作真实。此即遍计相(虚妄分别相)。

    什么是依他起相?

    谓一切法缘生自性,缘生自性即是说缘起,此“依他”仅为相依缘起,以及相对缘起,不包括相碍缘起,唯相依与相对缘起谓之依他。

    依无明缘行的十二因缘等,有生灭、断常等现象之杂染法,由相依而成立为有,此如无明与行相依。(注:十二因缘,谓无名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为什么不包括相碍缘起?倘若包括相碍缘起,即等于是圆成,相碍缘起所成立的,即是成立圆成性。

    什么是圆成实相?

    谓一切法之如性。何谓如性?唯心所自见,一切法是怎么样,它就是怎么样,于见时,再不加以名言及句义以作增上。因为名言、句义无非都虚妄分别,离虚妄分别,才见到“一切法如性”,此如性是最深密的缘起,名为相碍缘。

    相碍缘起有外、内、密、密密中重相碍。

    以外相碍而言,色就是色,声就是声。为什么我们听见这个是声,看见那个是色?此即是相碍,是我们的局限。

    不同的生命形态,有着不同的相碍。以小狗为例,我们看见的颜色,它则看不见。然而我们听不见的声音,它却听得见。对小狗来说,它的相碍与我们不同。一切生命形态在自然环境里面,对外境的认识都有相碍,我们只能适应我们的相碍始可生存。

    以内相碍而言,我们的耳朵只能听到声音,不能看见颜色;眼睛只能看见颜色,不能听见声音。我们身体一切的感受即是适应这个相碍,然后始有我们这个觉受,我们的感受刚好是适应这个自然环境的。若是天气长期寒冷,我们整个身体的机能都会发生变化,脂肪要多,皮层要厚等。

    以密相碍而言,意指我们的心性。心性是多,法性是一。然而心性实为法性,皆因心性受到障碍,作出诸多分别,是故我们心的行相是多。此一与多对应,我们亦须适应。心性必定是多,然后始能生活。如果我们心的行相不是变化而且相续,则难以在这个识境中生存。

    最重要的是密密想相碍,此如我们对时空的适应。是故我们生出来一定是立体的,不可能是二元次的,必定是三元次。然而无论如何相碍,我们都是智境上显现出来的,是故平等。

    因为一切法都是在智境中随缘自显现任运圆成,是故一切法平等。

    真如可喻为荧光屏中人像,如果他的心识能离开荧光屏来看荧光屏,所见便唯是影像相;与此同时,他知道荧光屏中一切影像唯是缘起。

    倘若以为从荧光屏外面来看荧光屏影像,所见者即是如相,那么已离缘起,这就错了。那是因为他们不理解真如相即是相碍缘起相。心识跳出荧光屏来看荧光屏世界,正是认识到影像是如何根据缘起而生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影像应该是根据荧光屏的功能始能生起,所以荧光屏的功能就是因缘,如何能它是脱离缘起呢?

    “如”是佛见识境时之所见。智境没有相,以佛之智来看识境,识境所显现这相即可说之为“如”。因为强调其为真,故名为“真如”。

    本次共分享了两个问题,什么是心意识,即心与意识,心指的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意识指的是第六识。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阿赖耶识与佛性相应,佛性是佛内自证智境,亦即如来法身。在智识双运时,他是本基。当本基受障,则名为阿赖耶。阿赖受业见吹动,才生起阿赖耶识。二、什么是三自性相。三自性相分别由前六识、第七识、第八识变现。遍计自性由末那识执自我以作虚妄分别计度,依他自性相即由眼等六识依缘起而转成境相,圆成自性相即由转阿赖耶识而依如来藏智识双运境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书推荐-《解深密经》-什么是心意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gxdh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