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刚入职的年轻人,除了要掌握一手写材料的能力,以便于应付各类汇报和总结之外,还必须拥有的就是大会发言的能力。因为发言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受众对相关内容的接受程度,更加影响之后的执行和落实。对于发言,有两条外在的要求,一个是声音需要洪亮,听众不怕你的声音吵,就怕听不清楚你在说些什么内容。如果听不清楚,很可能时间长了就开始思想开小差,做别的事情去了。另外一个就是要有音调的变化和停顿,适当的变换音调,能够让听众知晓你发言的重点,而适当的停顿,可以给听众思考和记录的时间。除开发言的两条外在要求外,最重要的还是发言的内容,对于发言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讲话注意精炼
精炼的意思就是要突出重点,不要说过多的套话、空话而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效率。我们单位之前的一把手,每次做最后的总结发言或者提要求的时候,都是说,“我就讲几个词,第一个词是...这就要求我们...第二个词是...这就要求我们...第三个词是...这就要求我们...”,下面的听众,十分容易做记录,而且可以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更加深刻地领会的会议精神,之后就是严格按要求落实就行了。而后面调来的一个领导,只是喜欢自己一个人讲话,而且是长篇大论的讲,但他往往讲完之后,大家都不知道重点是什么,事情的执行效果可想而知。
二、实事求是
很多时候,如果安排的一件事情,有一定难度,而且会影响一部分人的利益,传达这件事情的人,内心会有一些担心,于是说话的时候,会自己想办法对原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修饰和改编,导致所传达的内容与文件或会议精神相距甚远。虽然这样表面上是缓解了听众的情绪,但是会对之后的执行和落实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我们发言的时候,最好实事求是,不要因小失大。
三、与时俱进
要不断的更新的自己语言库,而不是总是停留在过去自己说话的套路上面。比如对好几年前的一个概念,现在已经更新了,若自己还在很多场合引用老概念,不但起不到好的效果,很可能让人觉得你不爱学习。有的人不愿意说一些“新词”、“新句子”,可能是怕自己用错了受到批评,但其实领导没那么小肚鸡肠,反而他们期待年轻人为当下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呢。
四、多做总结
一段不错的材料,如果不及时转变成自己的内容,形成自己的一些独到的思想和见解,就只能是生搬硬套,听众怎么会爱听呢?所以在平时还要增强思考的能力,在学习他人的先进工作方式方法之上,多总结自己工作中的亮点和经验,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理论,这样无论什么场合发言,都会更加有底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