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参加了好多次校园招聘,跟小鲜肉小美女们有很多交流。
整体有几个印象
学智能的或者自称学智能的多如牛毛,得有小三分之二。但大部分只是蹭热度,更关键是学生们认为只要能讲几个概念就能拿高薪,少数人基础好,能讲的清楚原理和应用外,大部分其实连皮毛都不懂。另一方面,基础软件,通信的人才大量转向,基础研发招不到人,特别是嵌入式软件开发,而学智能的鄙视基础软件开发,以为拍拍脑子,弄几个开源算法就能搞定,这些想法非常危险,这些人到工作岗位将有巨大落差。
价钱被严重高估,热钱和创业公司把这个行业泡沫化,大大推广学生的心理期望。稍微好点的学校都往33到37跑,基本也得25+,这跟市场实际能承担的成本大大脱离,这些学生恐怕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适应现实。
学校的品牌效应很突出,一线学校,清北,科大,交大等学校学生心理预期非常高,基本都是拿着offer来谈offer,一旦与心理预期有差距,基本就不会去管未来的发展,企业文化等等。相对来说,二线学校反而好一点,北航,北理的学生要理性得多。实话说,工程化的技术,不需要那么多聪明人,绝大多数人只要愿意努力都能做的好,相反心态摆不好会很危险。实际上学校越好现实反差越大。
一线城市挤出效应,北上广深,广深问题不大,北上的问题很严重,除了一线大学一线城市,愿意留在北上的比例不高,相对来说,二线城市中成都,杭州,南京的吸引力更大。生活成本高企会进一步压缩北上的发展空间。广州基本已经退出一线城市,深圳相对开放,对年轻人有一定吸引力。
整体浮躁,愿意踏实做技术的少,导师追热点,把学生都给带沟里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