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无论是成人还是婴儿,我们认为都无法绝对意义上的一觉睡到天亮,在夜间都会短暂觉醒。我们成人会以自己都难以察觉的速度,迅速地检查周遭环境,确保一切正常,然后接着睡。如果出现异样,则会进入清醒状态。这种行为和能力,是贯穿在我们基因中的本能。
那么宝宝们更会受到影响,当宝宝把“入睡”与一些“条件”(Sleep Associations诸如吃奶,摇晃,抱哄等)联系起来时,他们夜醒后便期待复刻这些睡前场景。对于宝宝来说,夜醒之后再入睡这件事则变得复杂起来。
先来看一张图
☜我们可看出
第一种情况最棒:
睡前场景没变化,宝宝有能力自己睡回去,那可以预期宝宝在夜醒后将顺利的睡回去。
▼
第二种情况:
宝宝有自己入睡的能力,但睡前场景发生了变化,那宝宝可能可以自己睡回去。实际操作中,宝宝有能力自己入睡的情况下,并不需要“吃奶,摇晃,抱哄”等方法帮其入睡,所以睡前场景并不容易发生变化。因此,这种情况只出现于宝宝可以自己入睡,但家长有意或无意的不察觉,非要通过“吃奶,摇晃,抱哄”等方式帮其入睡,反而使得宝宝夜醒时睡眠场景发生了变化,好心帮了倒忙。这种情况看似奇葩,但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
第三种和第四种情况:
宝宝如果没有自己入睡的能力,那么无论睡眠场景是否变化,宝宝夜醒后必哭。
这种逻辑上的推理,在临床上找到了很好的佐证:那些具有自我安抚能力比没有在我安抚能力的宝宝在夜觉的总时长上多45分钟,而在夜间最长的一觉则多出1小时。这些具有自我安抚能力的宝宝夜间也会醒来,只是他们很少会哭喊着寻求父母的帮助(Anders et al., 1992; Goodlin-Jones et al., 2001)。
如果你在宝宝睡眠方面感到非常困惑,不知道如何帮助宝宝睡够睡好,请持续关注我们。这里有口口相传的经验,对大样本的观察,前沿的研究成果,更有对这些经验,观察,成果的提炼,糅合,批判,与反思。
-END-
本文为原创文章,任何商业机构、媒体(含自媒体)、网络等平台在转发时请联系我们,没有取得授权而刊登的任何媒体,我们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