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经常看布衣书局的胡同直播卖书,在他的直播间了解了很多作家学者,也买了不少好书,包括一些签名本、毛边本等。
今天是第一次看帆书(原樊登读书)直播卖书,这里的书是真便宜啊,一套二十本的《鲁迅全集》定价1200多,只卖375元,其他新书也大多是说4-5折的样子。
我禁不住诱惑下单了两本——一本《王阳明传》,一本《靠谱》,基本都是半价。
网上购书真便宜,也真方便,轻点手指,瞬间搞定,只需一两日便可送到手上。
冯仑的《阅读永生,但网红书店难免速朽》谈到实体书店的命运:
加持了网红经济,实体书店还是难逃消亡的命运吗?
网红书店是实体书店求生的一条探索之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这条路曾经鲜花着锦,但行至当下却是一片荆棘。凭借这些景点般的网红书店,很难打破人们心中的固有认知:网上买书这么便宜、这么方便,为什么要去书店买?
每年618、双十一,当当、京东、拼多多等平台都会洒出大量优惠券,叠加平台满减之后,一本书的价格可能仅仅是其标价的三分之一,日常没有大促时,图书五折、七折也是常见的事。这种低价基于电商的大库存、低成本,实体书店难以做到,有的书店拿货价过高,甚至直接从电商批量下单进货。
图书零售市场的价格体系很复杂,实体书店和电商相比,一开始就输在了成本的起跑线。如果拼其它,要么走上网红书店的道路,要么坚守独立书店的格调,以选书、藏书、荐书为核心,真正只面向爱书人。
但这两条路,哪条都不好走。前一条路的难,接连闭店的网红书店就是实证,而后一条路的难,从你的答案中也能看出来——你还记得上一次去书店是什么时候吗?
城市化改造了我们的生活。从前,书店可大可小,可以开在闹市,也可以偏居陋巷,人们走过路过,进去翻几页,穿梭在书架之间,期许碰见读了就舍不得放下的惊喜,闲暇时探访书店甚至可以成为一个短暂出游的目的地。
现在,生活被写字楼和购物中心圈定,许多年轻人的活动半径仅限于附近一两公里,一切所需都可以被快递外卖满足,手机上总有电商推荐读不完的书,独立书店选书、荐书的优势被极大消解了。我们的注意力渐渐转移到线上,城市正在陌生化。
这种变化深刻影响着实体书店的存亡。
据《2022年图书零售市场年度报告》,去年,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为871亿元,比2021年下降了11.77%,其中实体书店零售市场同比下降37.22%,平台电商同比下降16.06%,但短视频电商正逆势快速增长,同比上升42.86%。
换句话说,人们不是不买书了,只是更喜欢在直播间买书了。过去舆论总是认为短视频抢夺了人们的注意力,买书看书的人会减少,出版行业会愈加困难,但实际数据显示,愿意买书的人,看短视频也在买书。这种趋势的上升也很容易理解,因为短视频电商流量更大,价格更占优。
说到底,大多数读者买书时所看重的,还是低价。从这一点上看,实体书店恐怕会越来越难。
现在遍布小城的一些书店大多是面向中小学生的,主要经营教辅书、文具之类的,算不上是真正的书店。不是这样,恐怕也不会维持太久的。
今天这个网络时代,一切都要顺应变化,否则淘汰是早晚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