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笔记读书
《沉沦》,这一个人,现在已经不在世上了。

《沉沦》,这一个人,现在已经不在世上了。

作者: 一只红薯 | 来源:发表于2019-02-09 22:35 被阅读5次

    “这一个人,现在已经不在世上了;而他的致死的原因,一直到现在还没有明白。”

    每个人的思想,生活都是不一样的。可能说每本书都是一个人的影子,你可以在书里看到自己的过往。

    看这本书我好像看到了初中时候的自己。你会觉得自己与周边格格不入,你会觉得身旁的窃窃私语都是对你,甚至会觉得大家是在嘲讽你。一个胆怯的,多疑的,敏感的主人公,我看到了曾经怯懦的自己。

    你会努力缩起露在鞋外的大脚趾,不去在意别人看过来的眼光,也就忽略了别人眼光里的善意。

    青春期忧郁症患者,极度敏感。特别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行为,对自己的评价。

    这个人太过敏感、极度不自信、怨天尤人。同学们窃窃私语,眼光扫过他,他都会思考同学们议论的对象是不是自己,是不是在谈论自己的外貌、穿着、成绩、甚至是不是看不起自己是个中国人。

    霍尔顿也是敏感的纤细的,但霍尔顿单纯且拥有一颗孩童般的心。而《沉沦》的主角却是随心随性认为自己没有哪一点不好,有错的全是别人,说到这里,又要推荐一下漫画《看脸时代》,里面有几个角色让人印象深刻,错的不是自己,是这个颠倒的社会。

    有人告诉我,让自己解脱的办法就是对做过的事情不要后悔。我没有不喜欢《沉沦》里的“我”,这个人孤芳自赏,一边自我嫌弃着,一边自我安慰;喜好遗世独立的自然,不喜与人交流;空有满腔热情,却毫不行动,或者说是不改变。做了一些自认为不对的事情,进行自我批判后不改变任然如此。把事情的程度夸张,就好似那个装在套子里的人。

    他是被自己束缚住了,我是心疼他的,如果他能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结局就不是这般了。

    一边是礼义廉耻,一边是求而不得。

    主角的死是必然的,末尾那声对着祖国的呐喊才更加感人肺腑,正是这声呐喊才让这本小说更加的精彩。“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

    第一次看郁达夫的书,短篇,十分有趣,发人深省,不得不佩服当时的这批作家,历史方面,忘得差不多;文学方面,知道得不多,所以不能就这本书去谈论当时。

    原文摘抄:

    “时间的一般庸人都在那里妒忌你,轻笑你,愚弄你;只有这大自然,这终古常新的苍空皎日,这晚夏的微风,这初秋的清气,还是你的朋友,还是你的慈母,还是你的情人,你也不必再到世上去与那些轻薄的男女共处去,你就在这大自然的怀里,这纯朴的乡间终老了罢。”

    “他的脑里虽然有这样的想头,其实他的心里早有一些儿厌倦起来,到了这时候,他总把那本书收过一边,不再看下去。过几天或者几个钟头之后,他又用了满腔的热忱,同初读那一本书的时候一样的,去读另外的书去;几日前或者几点钟前那样的感到他的那一本书,就不能不被他遗忘了。”

    “在万籁俱寂的瞬间,在水天相映的地方,他看看草木虫鱼,看看白云落,便觉得自家是一个孤高傲世的贤人,一个超然独立的隐者。”

    “他们都是日本人,他们对你当然是没有同情的,因为你想得到他们的同情,所以你怨他们,这岂不是你自家的错误么?”

    “我何苦要到日本来,我何苦要求学问。既然到了日本,那自然不得不被他们日本人清辱的。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富强起来,我不能再隐忍过去了。”

    “故乡岂不有明媚的山河,故乡岂不有如花的美女?我何苦要到这东海的岛国里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沉沦》,这一个人,现在已经不在世上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hcz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