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实习产品分析报告(二)

实习产品分析报告(二)

作者: 红白乌鸦 | 来源:发表于2019-01-14 17:32 被阅读0次

    产品结构及功能分析

    体验产品:拉勾(对标参照)、大街网、实习僧iOS版

    设备型号:iPhone XS Max

    产品结构

    可以看出拉勾和实习僧除求职核心功能外,另一个重要模块就是社区论坛。

    核心功能包括:职位搜索、简历维护、岗位投递、投递状态跟踪、岗位发布/查看/维护、公司信息等。

    目前各平台针对低频打开的情况,主要有两个发力点:1、强化社交,有事没事回来看看。2、丰富内容,平台自产或UGC。关于行业动态、职场相关和学习指导。

    具体细分有以‘Boss直聘’为代表的资深求职者直面Boss或者HR,讲究求职效率和成功率的社交。和以‘脉脉’为代表的,建立以职场为基础的社交网络,UGC分享。

    但是这些不太适合实习产品。因为实习生在求职经验缺乏的情况下,很可能以无效/低质量问题浪费招聘者的时间。毕竟相当数量的实习生还是以海投为主。

    相对应的,实习生需要获得简历书写、测评、面试的指导。所以强化社区,提供给学生优质的干货内容以帮助他们度过职业的起步阶段。

    交互表现层分析

    三款产品的核心功能,即招聘投递功能。

    整个投递环节是一款招聘平台的核心功能,也是产品设计的重中之重。从用户打开应用,从进入搜索/筛选/推荐开始到投递完成,再到建立/修改简历,查看投递反馈,产品设计上在这一连串的行为中应该尽量少地干扰,信息呈现应尽量简明。非关键性信息可尽量放入次级页面。存在大量文字的内容,在设计时应注意文字的行距,大小和颜色。否则在长时间浏览后会加重用户的疲惫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户体验’。

    三款产品的tab bar分为五个模块,其中‘首页’,‘我的’和‘消息’为三者共有。

    大街网的产品结构与其他产品略微不同,它的首页‘机会’更接近推荐职位列表页,而中间的‘逛逛逛’从功能、布局、承载的内容来看更像我们认知的首页。首次登录后跳出的也是‘逛逛逛’。目前来看,更像是把icon位置做了调换。

    所以我们用功能布局相近的页面做对比分析。

    拉勾与实习僧均有社区论坛模块,以新闻资讯,问题解答为主,增加用户黏性。

    另外拉勾在此还承载了一部分商业培训项目,实习僧目前大多为运营的求职干货和用户自产内容。均属强运营产品。

    拉勾把核心求职内容,拆分出‘公司’单列于底部,应是突出名企,尤其是互联网名企招聘平台作为平台特色,方便用户查找心仪的企业。

    实习僧把视频内容单列与‘TV’,应该是主打职前培训,企业宣讲。这也许是他们未来商业模式的布局之一。

    大街网从tab bar功能布局上看,希望强调社交。

    三款产品顶部都是搜索、banner轮播区域。

    拉勾和大街都列出了搜索栏,这也是常规的做法。

    实习僧因为加入了’求职’tab所以选择了收起搜索栏,以icon替代。

    ’求职’关联的是同校校友的求职情况。对于初临职场的新人而言,校友是重要的参考对象和信息来源。这是实习僧针对在校学生设计的新功能,一次新的尝试。

    个人认为入口虽然略显生硬,但是类似的尝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对大学生实习这一垂直领域的探索。

    三款产品的金刚区,是针对各自用户群对职位的分类优化。从交互上来说,实习僧的横向排列略显冗余,增加了用户的操作和学习成本。

    首页分类优化,三款产品因为针对用户不同,做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拉勾针对有一定经验的职场人士,所以更简明扼要地以职位优势作为分类维度。实习僧和大街网面对更多是职场小白,以更简单的行业/性质分类也未尝不可。

    从设计的角度,实习僧相对拉勾用色高饱和度+渐变,显得更加年轻化。虽然针对的用户年龄层不同,但是在求职这一场景下是否更合适值得讨论。大街网的设计从视觉上来说应该弱于前两者。大色块+白色镂空的黑色描边。面积过大,不够干净。

    瓷片区,三款产品内容较为类似。基本是围绕职位的专题活动。相当于金刚区分类的一次补充和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大街网显然有更强烈的活动展示欲望,各类活动入口排列了两屏。结合之前‘首页’与‘逛逛逛’位置对调的事实,猜测在此处产品设计时,认为既然把职位列表单独提出放置在tab bar第一个位置,所以首页可以弱化职位的存在。

    但是既然在首页呈现职位入口,最好在首屏能够展示。让用户看到实际的职位后,有往下翻看的欲望。而过多的瓷片往往给人广告的印象。在用户初次接触时也往往会面对太多选择而不知所措。

    一款产品核心功能越是简洁强大,用户对于产品探索的兴趣越强烈。作为产品设计,哪怕,我是说哪怕目标是为了尽可能地榨取用户时间和流量,内容/功能堆砌也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这又是互联网产品中非常非常普遍的状态。

    造成的后果就是让用户在眼花缭乱中失去使用的欲望,不是每款产品都是支付宝。这也是在实际工作中,面对不同的需求,不同的战略,需要权衡的事情。

    职位列表是几乎每一个招聘类平台的重头,也是用户花费时间最多的页面之一。这部分设计模式基本已经约定俗成,但是在表现层面上有些小细节值得探讨:

    第一    实习僧的列表中,有时间字段显示。展示职位发布时间。但是这个字段的没有使用如‘今天,昨天,两天前’的表达方式,又因列表是以时间倒序的方式排列,所以常常会造成满屏的01-11、09-02纯数字,既不美观也不直观。

    第二    大街网的列表间隔采用的是灰色色块方式。但是相对于列表本身显得过大。类似相对狭窄的条目,采用线性区隔和略加大上下留白视觉效果可能更好。另外大街网在企业名称后存在一个icon,但没有在任何页面对这个icon做出解释。个人猜测应该是‘boss直聘’的求职者发生意外后,平台对取得认证企业的展示。但是如果所有企业都已强制认证过,那么这个背书也就失去了意义。

    岗位详情及企业详情与此情况基本相似,就不再逐一分析细节了。接下来探讨投递环节的另一重要部分——简历及个人中心。

    实习僧个人基本信息下的简历状态(蓝色进度条),简历的完整度虽然起到提醒用户填写完整简历的作用,但占据大面积在高权重的区域有些浪费。同时下方四个icon只是展示了用户收藏的四种内容形式。收藏功能是介于投递和放弃间的中间状态。对于大多数场景下,这个功能是相对次要的。对于平台而言,一个收藏也远不如一次投递有价值。所以不明白实习僧如此重视收藏展示的原因何在。

    下方三个横向彩色广告,之后再来四个单色广告。个人中心的页面变成的承载大量广告的页面。而投递跟进,消息反馈在此页面没有任何入口,只在消息界面中体现。这恐怕完全没有体现出个人中心应有的功能。可以想象当用户打开个人中心看到的是满屏广告,真正与个人相关功能寥寥无几的心情。所以个人认为这部分的产品设计是失败的(虽然可能是身不由己)。

    相对而言,大街网个人中心功能基本符合用户预期。虽然个人信息部分占比过高,两个形式相同的简历入口,在视觉用色不够干净,杂乱的传统问题。

    简历部分是值得每个招聘平台深入研究的问题。只有它才是把平台核心功能串联起来的核心元素。

    虽然表面看起来,简历内容、形式都相差不远,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怎么在产品角度引导用户创建、完善简历。优化HR搜索流程,提升匹配简历和职位的准确度。简历信息呈现的方式。都是核心功能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首先在简历填写中,应减少对用户的干扰信息。这一点实习僧做得相对较好。没有与本次操作无关的重复大色块按钮,信息主次分明。

    盈利模式

    主要分为to B和to C两个方向

    To B:

    1、企业会员,针对需求,提供优秀人才推荐、定制化招聘等增值服务。

    2、广告位展示,搜索优化排名等。

    3、合作举办线下校园活动等。

    To C:

    1、自行研发或与第三方合作提供职前培训课程变现。

    2、数据引流。

    在盈利方面,B端可能更拥有更大的潜力。通过在实习、在校学生、应届毕业生方面的优势,给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减少企业招聘成本,从而达到双赢。

    而针对C端用户,应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保证在这一垂直领域的优势和专业性。毕竟巨大的数据量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

    结语

    在实习垂直领域,cr4依然是极低的。市场上虽然存在领先者,但是依然没有诞生无可争取的头羊。

    在大学生实习求职,占据主流的依然是传统大招聘平台,也就是说,这条赛道上的产品目前并没有拿出足够把大学生拉回来的亮点。所以这条赛道的选手目前依然实在探索期。

    产品的差异化,必须考虑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做出针对性的布局。个人认为可以考虑向两个方向发力:

    其一:更早地进入学生生活,除了实习招聘外,引入其他在求学时期需求的服务。如:家教、兼职、考试学习相关、旅游等等。基于位置(大学城相对集中),建立学生介于熟人和陌生人之间的社交圈。

    在学生未进入求职之前建立品牌信任。这也是综合性平台不屑于,也未必有精力和能力去做的工作。深耕这一领域只能从播种开始,才可能在收获期领先对手一个身位。

    优点是除前期推广成本外,易自然增长。随着深入校园,可开发更多地增长点。高成本高回报。

    缺点是产品设计难度高,见效相对缓慢。前期研发成本高。

    其二:大学生相对社招求职者更集中,在信息和心理上也更依赖熟人。所以线下活动将会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线下活动。

    优点是可短期见效。

    缺点是运营投入成本高,随着一届毕业离开后,效果难以累积。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长,对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生活质量的提升。Z时代具备了前辈们可望不可即的选择基础,类似‘踩屎感’这样本不登大雅的词汇,会因为年轻人中的流行到来会越来越多地进入大众视野。也许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颠覆三观的事情会如潮水般扑面而来。谁抓住了年轻人,谁就能抓住未来。这一领域为什么不会出现一只新的独角兽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实习产品分析报告(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hej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