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打开微信读书,乔西戴维斯的《每天最重要的两小时》映入眼帘,于是翻阅了起来。喜欢在安静的早晨,读一本名人的书,就像在倾听一位名人交流,很受启发和滋养。
今天受触动的是关于抉择点。抉择点是每天从无意识进入意识很重要的时刻。它往往决定了我们做事是否真的高效。
通常,我们做事都是无意识的习以为常,貌似做了很多,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但是停下来再看,却发现很多要做的事情都还没做。于是变得焦虑自责后悔。
按照习惯做事,自然是最省力的。试想如果做每件事情,都思来想去,付出全部心力,那我们每天一定会精疲力尽。所以,多练习,养成好的习惯很重要。但是,我们也需要觉察到每一天的抉择点,在这个点能够停下自己的惯性,去做另外的重要的事情。
比如就在刚刚,我停下刷手机,开始写作。写作肯定比刷手机要费心力的多,身体的本能一定会选择更省力一些的事情来做。当我意识到我在刷手机时,我就来到了一个抉择点,是继续刷手机还是写作呢?经过几十秒的停顿,我决定开始写作业。否则我会在晚上,身心疲惫,手忙脚乱的踩点儿来完成。在这个抉择点,短暂的停顿,使我做出写作业的决定,避免了拖延。
刷手机往往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这个过程时间会过得非常的快,不知不觉一个小时就浪费掉了。可是当停下来到了抉择点,需要作出新的决定的时候。这几十秒就感觉非常的漫长,甚至有些煎熬。在无意识的行为里,貌似很高效,因为做了很多事情。但有很多实际上是重复性的行为,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比如日复一日的搞卫生,收拾屋子,整理家务。当把自己陷入这些琐碎的事情,日复一日,突然会发现自己有好多别的事情都还没有去做。却不知时间怎么就这样不知不觉的流逝掉了。
在自我意识警醒时,我们会注意到其他的事件,比如我们本来打算做却忘记做的事情,又比如时间的流逝。努力地控制正在做的事可能会让你觉得辛苦。研究表明,你越是需要注意自己的思绪、情感和行为,你就越觉得时间的流逝很缓慢。然而,这种不够“高产”的时间流逝,并不意味着你就浪费了很多时间。这只意味着我们恰巧更能意识到时间的存在而已。我认识的大多数人,当有很多事情要做的时候,如果他们意识到时间在流逝而自己却毫无进展,他们都会感到焦虑或充满愧疚。正因为这些抉择点会令人不舒服,我们往往才选择尽快跳过它们,但是这却往往是把事情搞砸的原因。
所以我们不要为了显得高效而匆匆忙忙的跳过抉择点。要珍惜抉择点的到来。可以有以下几点。
一,珍惜每一个抉择点。
一天当中,出现抉择点的机会并不多,我们也无法次次预测到它的出现时间。但这一刻一旦出现,我们就能够运用自己的意志来选择一个新方向。因此,每一个抉择点都很珍贵。要抓住它;要承认它的存在,而不是无视它,继续埋头往前冲,一头扎进我们的无意识思维指引你去做的下一个任务里。要退后一步,重新思考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然后决定接下来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抉择点能够让你与眼下最关注的事保持一定的“距离”,能让你做出更有策略性、更有意识的选择。
二,提前为抉择点做好计划。(又称执行意向)
提前计划能让我们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抉择点,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时间。有多项研究显示,为可能出现的障碍提前制订应对计划,更有可能让人们按自己希望的方式行事,而不是匆忙应付了事。如果提前计划自己在碰到某些情况时应该如何处理,那我们将会在减肥、控制情绪、健康饮食等方面做得更有成效。
这是一种“如果……就……”的处理方式,“如果有某种情况打断了我的工作,我就会这样做”。这时,向自己保证绝不会再重蹈覆辙,计划不去做某件事,不会有什么成效。要让自己在这一刻进行一项新的活动——一项你乐意做的事。计划一项新的活动,往往会更容易成功。
三,不要随便开始一项新任务,除非已经有意识地决定了它确实值得做 。
当碰到一个抉择点时,立即开始处理下一个任务通常会导致浪费大量的时间,这远比用来决定下一个任务时花上的那几分钟时间多得多。关键在于要抓住抉择点出现的那一刻,判断自己当天最重要的任务。只要你给自己一点时间,退后一步思考一下,就能够轻松地回想起来。就像我刚才刷手机时,退后一步想到了作业。
于是,我及时终止了刷手机的无意识行为,完成了对自己而言比较重要的事情——写作业。
现在,又到了一个新的抉择点。意识到,我要去检查孩子的作业,陪她温习功课了,这样今晚才可以早早睡觉。
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