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替公瑾叫屈

作者: 好梦不遥远 | 来源:发表于2018-12-16 17:34 被阅读4次

    记忆中一直觉得周瑜是个翩翩公子,温文儒雅,毕竟能让东坡先生写出“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样诗句的人一定不会太差。可是最近读《三国演义》,读到的周瑜实在让我大跌眼镜。特别读到诸葛亮三气周瑜时,觉得罗贯中为了推崇诸葛孔明简直无所不用其极。我还特地借了本《三国志》,想了解历史上的周瑜到底是个什么样儿?

    图片来自网络

    周公瑾欲杀诸葛孔明?

    话说为求自保,诸葛亮想让孙刘联盟,共同抗曹。经过舌战群儒后,孙权在连刘降曹之间举棋不定,终于想起其兄孙策的话“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的话。于是周瑜的人生终于和诸葛亮扯上了关系。第一次见面,《三国演义》就描绘出一个冲动,亦被激怒的周瑜。一听曹操想要“铜雀锁二乔”周瑜就勃然大怒,要干曹操。后面更是频频出现要杀诸葛的心理活动“孔明计高我一头,久必为江东之患,不如杀之”“存心欲谋杀之”“吾欲杀孔明,恐惹人笑,顾借曹操之手杀之”“今不除之,后必为我国之祸”“此人绝不可留,吾决意斩之”……短短两个章回,便频繁的出现,周瑜想要杀诸葛亮的话,作为读者的我都感觉似乎是作者刻意为之。历史上的周瑜气量并不小,也并不吝于举荐他人,更不会因嫉妒诸葛亮才能要频频加害。

    图片来自网络

    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

    初中课本上就有“草船借箭”的故事,当时学后只有一个感觉,“诸葛亮,神仙啊!”然而历史上真的有这个故事吗?有,但是发生在孙权身上的,也不是为了借箭,只是孙权大雾之中行船,曹军用箭远攻,为避免船身头重脚轻确实又调转头来受箭。然而《三国演义》中完全是周瑜公报私仇,为杀诸葛亮,让诸葛亮造箭。而偏偏诸葛亮才智过人,来了个“草船借箭”,进一步说明周瑜多么气度狭隘,诸葛亮多么神机妙算。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五万人抵挡曹军百万大军。实际曹操也没有百万大军,而且主要是水军作战,据考仅七万。五万对七万,也没那么实力悬殊。而且,《三国志》中讲,黄盖对周瑜说“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冬季,江上本多风,把控好方向,首尾相连的船只哪能逃得了?唐文学家梁素说,“公瑾尝用寡制众,挫强为弱,燎火一举,楼船灰飞。”这里面没有“周瑜打黄盖”的故事,也没有“诸葛亮借东风”的事迹。甚至正史上在整个赤壁之战中,诸葛亮都不算参与其中。

    周瑜善妒,诸葛亮三气周公瑾?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出现就是来衬托诸葛亮的。每次周瑜想出一个计谋,都在乎诸葛亮是否想到?如没有,则窃喜;反之,欲杀之。诸葛亮似乎每一次都能识破周瑜的计谋,并将计就计,打周瑜一个措手不及。以至于,周瑜每被气一次,就旧疾复发,金疮迸裂,最后不治而亡。然而周瑜真的这么小肚鸡肠吗?《三国志》中这样评价周瑜“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可见说周瑜被气死,是决计不可能的。那句著名的“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也不并不像《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样。孙权是出于政治因素,将妹妹嫁给了刘备。而周瑜的确曾劝孙权,用声色迷惑刘备,使之丧失得天下的雄心,然而孙权当时“以曹公在北方,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那个精通乐律,有“曲有误,周郎顾”的周郎;那个苏轼眼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都督;那个范成大笔下“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的周公瑾。孙策说,“周公瑾英隽异才”;孙权说,“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刘备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就连与他略有不睦的程普都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可见,其不仅有奇才,而且颇具人格魅力,怎么都不会是《三国演义》中那个被气死的周瑜。若非周瑜早逝,实现二分天下都说不定!

    《三国演义》毕竟只是一本小说,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而且罗贯中将诸葛亮太过神话了,《三国志》里评价诸葛亮,“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也。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因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所以,诸葛亮并没有那么神机妙算,也并不擅长带兵打仗。

    如同马思纯因读书感事件被张迷建议多看原著一样,我认为,要想真正了解历史,就应该多读正史而不是小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三国演义》替公瑾叫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cex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