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
“你真笨。”
“你太傻了。”
“你真是个废物。”
“这么小的事情都做不好。”
“你不要脸,我还要脸呢。”
“你怎么这么懒啊。”
“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
这样的语言,句句似刀子一样刺入孩子幼小的心灵。原本个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孩子,却在一次次的语言暗示和伤害中变得自卑、怯懦。
说者逞一时口快,听者却要接纳对方掷来的毒药,吞下去。尤其当对方还只是一个毫无招架之力的孩子。
在整个教育学科系统中,最难学习的便是说话。未曾听说过哪个师范院校开设过一门学说话的课程,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也不曾接受过“如何与学生有效沟通”的训练。很多家长、老师不曾考虑过他说的话,对一个孩子会有什么影响。
在一次课堂上,一个女生回答问题,念错一个字,在我纠正读音之后,引来男生一片哄笑。这个字,是个生僻字,其实很多同学都不知道正确读音,因为在我纠正之前,没有同学提示她读错了。可是我刚刚纠正完,教室里就响起雷声般的笑声。当然,孩子们没有任何嘲笑的意思,但任凭谁在这一刻回答问题,都会感到难堪,因为读错了一个字,惹来大家阵阵笑声。
世上岂有全知者,我们却习惯于扮演观赏别人出错的看客,总以一副幸灾乐祸的心态暗自庆幸“幸亏不是我”。
所有人在笑过之后,都会马上遗忘,只是这满堂大笑会深深刺伤这个女孩,或许在多年之后,这一幕重新出现,她看到的是一个失败的自己。
人,不管对错,能够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便是成长;即使回答错误,依旧掷地有声,便是成熟。可是,我们的课堂何时听到过铿锵有力错误答案。
孩子错了,依然会得到老师的引导与鼓励,得到同学的认可和支持。这才是我们应该给孩子创造的成长环境。
尊重是什么?认可并接纳每一个孩子的与众不同,陪着他慢慢长大。
那年,女儿刚剪成短发,我送她进了教室,瞬时几个小孩子围上来,张口就说“丑死了”“丑死了”。一群四五岁的孩子自然不懂得这样说话会伤人自尊。女儿瞬间表情凝固,无助的眼神诉说着忧伤。
只是一次小小的变化,就让幼小的心灵面对无端的否定。孩子没有判断力,别人说“丑”就一定“丑”,这“丑”不仅是对发型的否定,在孩子看来,更是对她这个人的否定。家长要用千百次的“美”才能弥补这些稚嫩的声音带来的伤害。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胆怯于回答问题;为什么大多数的孩子成年后,做事情总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为什么成绩优秀的学生,成为别人嫉妒的对象,为什么成绩差的,总是被嘲笑,中间的,成为被忽略的大多数?
尽管我们可以找出一堆理由,回答以上问题,但我们还是要告诉孩子,不要对别人说“你真笨”,“你真傻”,善待他人,也是善待自己。
还记得日本那个跳鞍马的小男孩吗?几次尝试,几次失败,全班几十个小伙伴围过来,给他加油,给他鼓励,之后一跃而过,全场雷动。这段视频让多少国人落泪,难道仅仅因为被感动吗?我想,更多的是刺痛,我们一路走来,哪一个不是孤军奋战!
出错,并不可怕,老师的指责,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同龄人的嘲笑不绝于耳。
不要再说“我不要你了”“我不爱你了”,多想想孩子的感受,每一次否定的话说出口,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我们不能轻易否定一个人,也没有权利随便批判一个人。不当的语言说出口,是对孩子生而为人的无视。
学着尊重,孩子与你血浓于水,但他更是独立的个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