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一幢“凹”字形楼里。里面住着各行各业的艺术家。在这幢楼顶的水泥护栏边,每个窗子里上映的戏码都毫无掩饰,赤裸裸地展现在眼前。
杨麦,三十岁,是个画家,会作诗、拉小提琴。
小顾在百货大楼里工作,有次与人争吵,杨麦帮了她,并留下了姓名地址。这一留,也留下了小顾的后半生。
楼里勾心斗角的艺术家妻子们嫉妒小顾的青春美貌,心里着实瞧不上她,总是拿她当笑柄,而小顾也总说一些蠢话装知识分子。更甚的是,小顾就连和杨麦恩爱都要扮演书中的安娜卡列尼娜,杨麦是厌恶她这一点的。但是杨麦离不开她。小顾工作年头不多,却深谙人情世故,更有一身持家的本领。凹形楼里的次品,都是她给大伙置办的,她能将清贫的生活拧出一朵花来。
当一个男人对生活产生厌恶、无趣,便会去外面找乐趣。杨麦有了一个女朋友,是大学老师。小顾最开始由杨麦小臂上的三条纸痕发现倪端,后来发现杨麦手稿是由别人誊抄的,字迹相当漂亮。不久杨麦去南京出差,小麦故意将其外套扣子弄松,只要他系扣子,定会掉下来。杨麦出差回来后,小麦发现扣子被好好地钉了回去,便断定了他们的恋情。她还在行李箱夹层中发现一个胶卷,里面是他和那个大学老师的照片。她悄悄将照片拿去洗出来,诓骗照相馆,说这个女人是个演员,忽悠照相馆将其照片放大贴在橱窗上。
小顾由此知道,杨麦喜欢高个女人,她便一律改穿高跟鞋,学画、学琴的同时,增加了书法的学习。
凹形楼里的妻子们又有了新的谈资。她们知道杨麦的事情,一边嘲讽小顾,一边可怜她。又何尝不是可怜自己呢,也许自己也和小顾处境一样只是不知道罢了。
小顾从嫁到这座楼里来,改头换面,弃旧迎新,为的就是给杨麦争口气,为他塑造一个体面的,有文化的,配得上他名声才华的妻子形象。
当大家因为内心的同情,贬低杨麦,夸奖小顾的时候,小顾却不高兴了。小顾觉得杨麦一表人才,却给她们这么糟蹋。
一天小顾和杨麦上街买甜点,经过那家照相馆,杨麦看见那位大学老师的照片时傻眼了。他抵赖,小顾也没有追究。她要当场捉到证据。如她所愿,她骂街的成果,是女老师在暑假后调走了。而杨麦,也不再理小顾了。
后来,杨麦被当做“现行反革命”抓捕入狱,半年都没有消息。第二年来信要小顾设法弄些奶粉捎给他。小顾按照杨麦难友的指点,把奶粉带到一个姓黄的军代表家里。一来二去,小顾和这黄代表恋爱了。杨麦的刑从无期减到有期,又减成了六年监督劳改。然而在这座凹形楼中,就没有滴水不漏的事。
由于黄代表的关系,小顾可以住在监狱附近的军营探亲。最后一天下午,杨麦拉起小顾的手,泣不成声,他没有告诉小顾,他和那个女老师的恋情一直延续到入狱。
杨麦出狱后,他们仿佛恢复了新婚的甜蜜,杨麦对她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知道,她用了一个女人仅有的招数换取了他的自由。
然而,他终于在小顾看电影时向旁边的人发表愚蠢的评论时爆发,他依旧嫌恶她的夸夸其谈,依旧觉得窘迫。这是他们争吵的导火索,小顾细数她多年来为杨麦的付出,而杨麦却并不领情。杨麦说,你就是要唱苦肉计给人看!
杨麦有了新的恋情,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大学生。这学生主动找了小顾摊牌,打完一架,杨麦和小顾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十几年后凹形楼的聚会,大家都觉得,杨麦和这个女大学生应该早点相识,何苦多绕小顾这一圈呢。当初,就连小顾的儿子们都觉得小顾不离开他们父亲,是一种拖累。杨麦喝醉了,忘记了照顾他的是小顾太太,嘴里一直叫着小顾。醒酒后,没有人把这事告诉他,却不知谁告诉了嫁给深圳一个大工厂厂长的小顾。小顾从不在别人面前掩饰她对杨麦的爱,她甚至还在等“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机会,等着再有机会让杨麦离不开她。
有人说,小顾是个悲哀的角色,代表着那个时代女性的命运。与其说,是女性的悲哀,倒不如说是小说中那个时代,除了小顾,其他人物的悲哀。
杨麦的悲哀
难逃世俗,杨麦始终在乎的只有他自己的“面子”。小顾读小说,跟着其他妻子们学习穿着、谈吐,装腔作势,都是杨麦不屑且厌恶的。书中说,“与其有这么个装腔作势,能拿出去手和其他装腔作势的妻子们媲美的杨夫人,他宁可要原先璞玉混金的小顾”,他是不喜欢知识分子吗?他的两次婚外恋情,一个是大学女老师,一个是女大学生,与其说他不喜欢装腔作势的小顾,倒不如说他不喜欢的是被人看出装腔作势的小顾。当他知道小顾为了救他出狱和黄代表在一起,他没有揭穿,他的沉默暗示了他选择谅解。小顾虽不全是为了救他,但最初也是为了他的事而开始婚外恋情,但杨麦最开始的婚外恋情可不是为了小顾。他选择沉默,只是因为内疚、害怕,同时也是不想坐实了让楼里的人看笑话,并非感激,否则为何在后来与小顾吵架时说她所吃的苦、受的委屈都没有人逼她,她总是爱唱苦肉计给人看。喝醉的那一次,他叫着小顾,仿佛赤裸在大家面前,尽管小顾如此不入他的眼,在他心中还是有位置的,最终大家也没有提起这件事,他还是戴着他的“面子”生活着,可能也只有喝醉了才知道,小顾一直是他的“里子”。
其他妻子们的悲哀
杨麦婚外情暴露时,她们对小顾从嘲讽到同情,彼此内心都很清楚,这座楼里的男人并没什么不同,也许,今天的小顾,就是明天的她们。这群妻子们能拿出来较量的只有丈夫的名和利,茶余饭后也是勾心斗角,言谈举止皆透露出市井小民的作风,并不见得比小顾有文化有知识,却深谙嘲讽之道。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的格局。
小顾是这部小说中,唯一能触及自我本真的那个人。她是一位活出自我的人。她爱杨麦,爱到失去了自尊、平等都不后悔,她只能用“苦肉计”般的付出弥补她在其他方面的不足,试图让杨麦对她感激,她努力变成杨麦喜欢的样子,努力让自己配得上他。她一直在以她自己的方式努力做着一些事情。整篇文章关于小顾的情节皆围绕她对杨麦的感情出发:嫁给杨麦,是对杨麦的欣赏;学习拉琴、画画、读书,是为了杨麦的面子;和大学女老师骂街,是对杨麦的挽回;和黄代表恋爱,是对杨麦的拯救;签下离婚协议,是对杨麦的成全……尽管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尽管杨麦曾经给过她羞辱、背叛、抛弃,她仍然毫不在乎,“他多不是东西她也爱…不管别人等不等,她小顾反正是心笃意定地等着”。
人生苦短,若一世能够有一次如此深情地爱一个人,何悲之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