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是什么?欢喜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标志,它是幸福自在的标志,也是充盈人生的基础。人们之所以会痛苦、郁闷、焦虑、沮丧、恐惧,之所以有怨、恨、恼、怒、烦,是因为受困于自己的心;心灵被禁锢,心智模式错误,自然无法发射和接收幸福的信号。
很遗憾之前很喜欢的脱口秀节目《冬吴相对论》似乎现在停播了。两位脱口秀的主持人就是这本书的两位作者,吴伯凡和梁冬。吴伯凡博学多识,梁冬机智豁达,他们两个融合东西方智慧,在故事和幽默中明说事理,在轻松写意之中播种心性改变的种子。他们常说“让我们能快乐地把常识变成哲理,又把哲理变成笑话”。为什么说寻求公正是一种心理疾病?“抱怨”病毒的危害何在?人生为什么要养喜神去杀机?搞好了定位,就能成功吗?是什么决定一个人的财商?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扇门,它是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是人生的另一幅图景,它通往快乐、幸福、充实、成就,但只有用欢喜才能打开它。
看看这些书中的文字,是否开启了你的兴趣呢?
关于端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少抱怨多做事:
“盖茨的第一个忠告是,世界充满不公平,你不要想着去改造它,而是要去适应它。他还有一个忠告: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到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没有取得成就之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己的尊严,因为尊严来自于实力。”
——理想状态只存在理想中,接受存在即是“合理”,才能安心做人做事。即是取得了成就,也没必要太在意自己的尊严,应该意识到此刻的尊严其实来自于他人眼见的成就。
“如果一个人的眼里只有不公平、不公正、谁不遵守规则,他所看到的就是不公平和不公正,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不公正的。而且,当人的念头总被那些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情所纠缠的时候,他的状态就会非常糟糕,因为寻求公正是一种心理病。”
——第一次听说“寻求公正是一种心理病”。对企业家和小老百姓来说或许是至理名言,对法官来说未免讽刺。如果把这里的“公正”定义为人心中一厢情愿的理想模式,不寻求也罢;如果换个方式,将“公正”置于现实生活之中,以客观条件构筑这一概念,话说出来也许就不那么“耸人听闻”了。
“所谓抱怨,就是对当下现实的不接受和抵触,不愿意直面现实,不愿意想积极的办法去改变它,所以抱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惰性。”
——“抱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惰性”,这个话很是道理,补一句:抱怨也暴露了一个人的无能与无力,所以,如果不能根除,至少也不要大方厥词,把尖酸的抱怨当做炫耀的资本暴露在他人面前。
“关键是要直面现实,要想着怎么去解决问题,对于要做些什么,心里要有数,这叫作管理。”
——这也是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