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细腻、娓娓道来,我想这就是很多人偏爱台湾电影的原因,正如周格泰的《十七岁》。有时候会想,是不是过了那个年龄,或是错过了什么,才能感同身受。对于一个正在经历青春的高中生来说,他(她)们所能看到的会是什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1060024/aa8bf1327662c53d.jpg)
“或许未来,有另外一个他住进我的心里,但我依然会爱你”对于青春,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又或是说,你曾以为这辈子会和你在一起的人,最后却分开了,你又是以什么样的姿态来回忆过去的时光?
我的态度和Bee Gees《first of May》中的歌词是一样的,也许某一天我们的心会被其他人占据,但我依然会想念你,故事的结局也许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和谁经历了这个故事,这就够了。诚如曾在似水年华默默关心照顾你的人。
而关于电影,有几点是比较想谈的:
电影里很多画面都可以让大家有很强的代入感
①叶中树每天坚持给自己喜欢的的沈亦白买早餐。“喜欢一个人就会给她买早餐啊。”很奇怪的逻辑举动,但却是很多经历青春时期男孩会做的事情,这种逻辑就像是喜欢你不关你的事,给你买早餐是我的事,吃不吃才是你的事。
②看到穿校服的学生就会想到自己年轻时候的林克铭。其实我们和林克铭一样,读书的时候总嫌弃校服丑,总希望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可以穿上自己的花衣裳,然而当有一天,你不再有机会穿校服的时候,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最美好的时光是在校园。
现在的你,也终于读懂了别人看你穿校服的心情,各种羡慕吧!于是,我们开始回忆过去,喜欢在过年回家的时候,跑到自己的学校溜达,然而就像影片说的那样“人可以回到原来的地方,却回不去原来的时光。”
③“十七岁的时候,轻轻松松嗑下一顿饭,撇一堆大便,现在在马桶上蹲个半天,才挤出两颗花生米。”学生时代的我们,总是特别容易饿,会在教室和宿舍藏一大堆的零食,也特别爱“动”,做什么事都干劲十足、精力充沛,连打一天球,通宵上网。我记得那会,我们可以为了聚会,用上几小时转上几趟车,却从不喊累;现在周末朋友约吃饭,都宁愿宅在家里,我们终于成为别人文章里的宅男宅女,说到底还是“老”了。
④为了引起注意,偷吃王蕾便当的林克铭。年少的我们为了引起喜欢的人注意,总喜欢做一些与自己想法相悖的事情。
原来我们的青春都一样
①每部青春片里都少不了闺蜜这个角色,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是这样。你们每天形影不离在一起,甚至上个洗手间都要拉上对方,你们可以分享彼此间的秘密,也不用担心会被泄露出去,监督对方学习,会为了对方取得好成绩欢呼,有时也会因为对方的小情绪而失落,但不管怎么样,你们的关系依然非常好,好到几年之后,你们工作了依然关心对方,对方有事,一个电话就过去。
②某某,下课后到办公室来找我
办公室对于成绩好的同学来说就是天堂,(总会被老师各种表扬)而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来说,却是地狱,到了办公室总免不得一顿批评。但如果在学生生涯里能遇到一个开明的老师,那一定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就像我的高中老师老杨。上课不听讲看报纸,允许!做其他科目的练习题,允许!甚至是上课喝酒也准了!(现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当然,任何事情都是有前提的,而老杨的前提就是每次考试必须拿到一个好的分数,而且学会把握一个度,并不是说天天都允许你喝酒看报做其他科目的练习题。
每个人都会变成王蕾、林克铭
青春再美好终究也会过去,每个人都会长大,长成大人的模样,会变得更加成熟同样对身边的人事也会慢慢少了激情。
①在不允许谈恋爱的年龄里,渴望着成长,却在家人、朋友催婚的年龄里渴望青春。电影中有个片段是林克铭拿起尘封的CD回忆过去的时光。长大后的我们也会这般怀念过去,回家动动纪念册,看看当年的毕业照,当你看到谁的时候,会莫名的感伤,又是谁让你莫名的欢喜,和相片中的谁发生过故事,最后你们在一起了吗?感恩在最美好的年华遇到的他,时间流逝,很多东西都会改变,但记忆在那里,是谁都动不了的。
影评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对话。
“你手机里有多少号码?”
“几百个吧”
“那你为什么不给那几百个号码打电话呢?”
“都不想打”
“人是不是年纪越大,朋友就越少”
在该婚恋的年龄里,没有谁可以整天腻在一起,大家开始组建自己的家庭,把重心慢慢转移到家里身上。我们会遇到越来越多的人,大部分只是在你人生里友情客串便匆匆离去,长大的孤单是必然的,但希望不是孤独。“没想到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没想到我们也到了那个,以为永远不会到来的年纪。”
这是关于青春的感慨,你呢?那个曾经说过“非你莫属”的人,现在在哪里?又上演着什么样的故事?而你还在他主导的人生电影里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