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要不然荣归故里,要不然客死他乡?其实你哪个都要不起

要不然荣归故里,要不然客死他乡?其实你哪个都要不起

作者: 天气好时不出门 | 来源:发表于2017-04-26 23:14 被阅读197次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相信很多对《乡愁》这首诗都印象颇深。寄托思乡愁苦的物件,往往都是我们身边最寻常之物,一枚邮票,一张船票......然而对于家乡的思念终归也抵不过那代表时间的坟头和代表距离的海峡。

“荣归故里”和“客死他乡”的区别在哪?

外出打拼的人大多是“少小”离家,虽未至“老大”,但归家次数也慢慢的愈加有限。也或许是公事繁忙,也或许是家事琐碎,我们总是有各种理由,家被抛离的越来越远。总之回家次数慢慢变少,老家熟悉的地方也慢慢的变得不再认识。

异乡人在外地奋力打拼时,都期待着衣锦还乡的那一天,那就是所谓的“荣归故里”,就像刘强东回到家乡,为曾经的邻里长辈们奉上厚厚的红包,身旁还站着娇妻,巧笑倩兮。家乡人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一番。

羡慕这样的归家情景可以理解,谁不希望成为一个自带光环的人呢?可是如果只想着风光无二时才可以回家,便是将自己的价值依附于众人的评判,一种与大家的口口相传捆绑在一起的期望,需要他人用羡慕的眼神,赞美的话语才能抚平多年奋斗的苦与难,也只有他人承认自己成功了,他才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

“客死他乡”,则正好相反。他们宁可死在一个尚未接纳自己的地方,也不愿意回到那个生养自己的家乡。原因就是还没有达到“荣归故里”的标准,还未能达到人人交口称赞的程度。

“荣归故里”和“客死他乡”,差着一个“先进事迹报告会”。

真正的“乡愁”在哪?

大部分异乡人,他们真正的乡愁,不是在前往“荣归故里”的路上,也不是在“客死他乡”的途中。而是尴尬的站在路口时,望向家乡,不敢回;眺望他乡,路太长。

过年总要回家,回家时却总怕被人问起那些成功的标准到底爬到了哪一格?工资挣多少?是否买了房?可否有了车?有女友了吗?男友干啥的?每一个问题都像砸在身上的石块,一落一个坑,砸出十万个悲伤的故事。其实家哪里承载了那么多荣辱?只不过自己背上了绞刑架,再也拽不下。

宁可客死他乡,也不肯回家的,是负气的孩子,他们要不起荣归故里的筹码牌,更交不出客死他乡的许可证。大城市已经慢慢关闭了那扇门,房子千金难买,户口一纸难求。可是看看在老家的发小李二狗,早已承包了果园,盖起了新房,娶了村头最漂亮二妞子,生了个胖小子。要我这时回家?难道我混的还不如他?

再等等,再等等,等我赚够了盖房的钱,等我攒够了买车的钱,等我领上城里的姑娘,回家置地开工厂。

看,别说什么客死他乡,你只不过是少小离家迷了路,选择了最远的那条回乡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要不然荣归故里,要不然客死他乡?其实你哪个都要不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how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