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透彻地分析了近十几年美国(其他西方国家也类似)的学校、家庭、和社会对于孩子和年轻人的过度保护 – 安全主义Safetism,专注于保护孩子免受感知伤害和不适,是如何越演越烈, “好心办坏事”,反而导致了年轻一代越发脆弱,未能让学生为成人生活的挑战做好准备,心理精神疾病更加高发。
作者通过近年来美国大学里愈加频发的一些事件说明(援引书中的一个数据,美国大学尤其是精英大学中教职员工左右派的比例已经严重失衡,基本是上16~7比1,作者认为这非常不利于学术环境的健康);大学管理层倾向于将学生视为是脆弱的,需要保护的;于是倾向于保护学生免受任何形式的异议或分歧,并导致了一种“安全空间”文化的发展,在这种文化中,学生可以避免接触对立的观点和不舒服的情绪。而这一切正在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包括言论自由和求知欲的下降,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增加,以及年轻人越来越缺乏韧性。
作者认为,通往成功和幸福的真正途径是通过接触不同的观点以培养适应能力和应对技巧。 作者还建议,大学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困难的想法和具有挑战性话题的讨论中,而不是保护他们免受这些话题的影响。按照书中的说法,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蜡烛”, 那么你就尽一切可能去消灭风以保护蜡烛的火苗,然而如果孩子是“火”, 那么风其实是助燃的,反倒要拥抱火来着。这本书的说法和《反脆弱》这本书完全一致,书中也多次引用到《反脆弱》中的观点。
总之,这是一本发人深省且适时的书,很高兴总算有人出来说句明白话了。 它对美国大学系统和正在出现的安全主义文化进行了批判。作者提出了一个个令人信服的案例,证明了学术自由、批判性思维,培养韧性和发展应对技能的重要性。
在西温图书馆的厕所里看到了下面右边这一张海报,正好符合这本书中描述的一个案例 – 即“偷换概念” 以及先入为主地将他人的意图视为“邪恶” – 连询问一句别人从哪里来都戴上了“种族主义”这个大帽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