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三字经里的故事
三字经里的故事《行万里路》

三字经里的故事《行万里路》

作者: 禅悦心 | 来源:发表于2018-04-22 08:03 被阅读0次

司马迁出身于史官世家,他的父亲司马谈广集史料,为他做了很好的资料准备。但是,司马迁之所以能够写出万古不朽的《史记》,还与他的丰富游历密切相关。在父亲的安排下,司马迁20岁时就开始周游各地,“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嶷,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后来,他又奉使巴蜀,直至昆明。

  这些游历和考察,对司马迁来说,不仅获得了许多从古籍中得不到的第一手珍贵材料,而且在饱览壮美河山、陶冶性格情操、提高文学表现力的同时,对社会、人生和历史人物及事件的认识,也有了不同凡响的升华。他在《孔子世家》篇后的赞中说:“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洋溢着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司马迁到淮阴,当地人告诉他,韩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时,心志就与众不同。其母死了,家中贫困无法埋葬,可他还是到处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让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司马迁看了韩信母亲的坟墓,的确如此。他在《淮阴列侯传》中感叹:“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对旷世英雄韩信注入了无限的同情和感慨。显而易见,没有实地考察的切身感受,司马迁很难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自古以来,先哲们就懂得读书与实践的关系,提倡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游历河山、深入生活、亲身体验紧密结合起来。强调这种有“现场感”的经验,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原理,是加深理解书本知识、增强对理论感悟力、提升才华境界不可或缺的阶梯,也是推动事业成功的原动力。

  可见,对于有思想、有追求、有作为的人来说,“行万里路”绝非是放浪形骸的游山玩水,而是锐意上进、刻苦求学、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素质的重要课堂。

相关文章

  • 三字经里的故事《行万里路》

    司马迁出身于史官世家,他的父亲司马谈广集史料,为他做了很好的资料准备。但是,司马迁之所以能够写出万古不朽的《史记》...

  • 三字经

    还是读了三字经里的小故事,英文仍没有开始。我感冒不怎么顾得上他~

  • 亲身经历鬼门关,荒唐人遇到荒唐事!

    子桓说,荒唐说。大家好,我是子桓。 今天的故事送给焦虑的你!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2019...

  • 小王子读书共享会:知行合一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点悟。 古人说的行万里路是不是就是到处旅游呢?显然不是,如果行万里路...

  • 自我教育更重要

    卓雅的故事/文 (原创) 最近看到一段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高人...

  • 静等花开第19天

    昨晚居然选了很久都没读过的三字经和唐诗,以前记得的些都忘了。读到百而千 千而万,他就要挑三字经里的故事读,挑了《盘...

  • 三字经里的故事《扇枕温席》

    黄香是古代有名孝子,他母亲早逝,他知书达理,在炎热的夏天,他用扇子扇凉席子让父亲睡。冬天则先钻进被窝温热被子让父亲...

  •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记九岁儿童李新语和妈妈的戈壁行走有感

    今天听了九岁的刘新语和家长戈壁行走的故事,被妈妈李老师圈粉了。古人云: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 【英徳茶山游学】有感

    作者:琦琦 《一杯茶的故事》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 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自...

  • 开卷有益10-1香港之旅

    杨海莎分享1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其实最好的做法是“行万里路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字经里的故事《行万里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hsq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