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 zhì ),则不得其正; 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 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 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 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程颐说, “身有所忿憶”的“身”,应该是“心”,是“心有所忿懥”。懥,就是忿恨、恼怒的样子。
修身之道,首先在于正心,心不正,情绪有偏倚,行为就不正。心中有所忿懥,有所恐惧,有所喜好,有所忧虑,都是心不正。
张居正讲解说:心是身的主宰,心体至虚,本来不着一物,一有所着,则心为之所累,而不得其正。着在怒的一边,而有所忿憶,则心为忿憶所累,不得其正;着在恐惧的一边,则心为恐惧所累,不得其正;着在喜的一边,而有所好乐,则心为好乐所累,不得其正;着在忧的一边,而有所忧患,则心为忧患所累,不得其正。
忿憶、恐惧、喜好、忧虑,都是人之常情,但修这个正心,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中庸》里讲致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情绪该发出来就发出来,该发到什么程度就发到什么程度,不要过分,也不要压抑自己,总之每次都处理干净,不留心中,还心体一面明镜。
颜回的修养,有一条叫“不迁怒”,就是对何人何事发怒,这怒气就只对何人何事,不把脾气发给别的人别的事。
恐惧和忧患更能让你心不正,行不正。恐惧和忧患的原因,主要是没有使命感。或者说嘴上讲使命,心里求的其实还是平安富贵。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一个人不知天命,没有使命感,就做不了君子。程顾说:“知命者,知有命而信之也,人不知命,则见害必避,见利必趋,何以为君子?”知命者,知道有命,并且相信这命,就按这个命去做。如果人不知命,那他一举一动的原则,都是趋利避害。见害必避,见利必趋,就没有志向和原则,为利欲所牵引,为害怕而躲避,他的未来往哪儿去,他自己都不知道,他怎么能成为君子呢?这就是心不正。
林则徐有一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心就正了,不会为忿憶、恐惧、忧患、好乐所移。
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安全,所以不要恐惧忧患,要诚意正心,致良知,凭着大是大非去做。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心不在焉:心有不存的意思。心不在就是讲心不存在,所以他就不能够检点他的身,心是身的主宰,心都不知哪去了,身怎么能检点?所以就『视而不见』,看到好像没看到一样,听到好像没听到一样,吃东西都不知道味道,这是什么?能检点其身的那个心已经不在,这心就不正,所以身也就不修了。身不修是因为心不正,所以『修身在正其心』。所以君子必定是细密的检查自己的心在不在,然后把这个心敬以直之,让心摆在诚敬的地位上,直之就是心正之,这就是正心。
还是举一个阳明先生的例子,因为想要知行合一,没有比阳明心学再好的哲理了。
很多人说阳明先生是军事上的天才,以文人带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其实正如我们反复提到的,阳明心学也是心理学,王阳明总结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动心”,我自岿然不动。二十四天,阳明先生用一帮临时集合起来的,并非训练有素的散兵游勇,对抗十万密谋十年、训练有素的叛军,如秋风扫落叶般平定宁王叛乱。
举一个小例子,可见一斑。
平宁王之乱的时候,阳明先生都不到第一线去。坐镇指挥,还一边上课。《阳明先生年谱》里记载,说伍文定和朱宸濠大战正酣的时候,“先生入城,日坐都察院,开中门,令可见前后,对士友论学不辍。报至,即登堂遣之。有言伍焚发状,暂如侧席,遣牌斩之。还坐,从咸色怖惊问。先生曰:“适闻对敌小却,此兵家常事,不足介意。后闻濠已擒,问故行赏讫,还坐,咸色喜惊问。先生曰: ‘适闻宁王已擒,想不伪,但伤死者众耳。’理前语如常,傍观者服其学。
这一段细节描写实在是太精彩了。说伍文定带兵和朱宸豪大战都阳湖的时候,阳明先生还在上课。在都察院中大开中门,因为前方战报随时可以传来。然后给学生上课,讲什么?讲心学,大概就讲“不动如山”之境。
这时候突然前方战报来了,说情况紧急,前敌总指挥伍文定的胡子都被烧着了,前方军心已乱。这时候,阳明先生站起身来,走到旁边拿令牌传命下去,谁再说伍文定胡子被烧这件事,立刻给我斩了。然后继续上课。
学生们都很紧张啊,都问外边怎么样了。阳明先生摇摇头说,刚刚听人说前方有点不顺利,此兵家常事,不足介怀。我们继续讲。
讲了一阵,又有前方战报来报,说朱宸濠已经被活捉了。宁王大败,大乱被平。别人听到这样的消息,肯定要欢呼、庆祝。但是,阳明先生听了,只是点点头,然后依旧接着回来上课。
学生们又忍不住问了,前方怎么样?阳明先生说,听说宁王朱宸濠大败,而且已经被我们抓获了,想来这个消息不假。(阳明先生提前派出去巡逻队,就是为了去捡漏网之鱼,最后捡到朱宸濠)。
这时,阳明先生眉头一皱说,就是听说死伤惨重啊!这一场仗打得太惨烈,敌我双方死伤的人非常多。这里看出,毕竟圣人有悲悯之心,虽然是要平叛,但死这么多人,心下不忍。说完之后,又接着讲课,就是表现为“理前语如故”“理前语如常”。旁观者无不佩服。
什么学问?不动如山,心外无物。这颗心太强大了,阳明心学对个体的意义就在于他可以把我们每个个人的心灵培养到无比强大。
后来有人就请教阳明先生,说王巡抚用兵如神啊!有什么神术?阳明先生年轻的时候就喜欢谈论兵法,但这个时候别人问他用兵之术,他反倒说: “用兵何术?但学问纯笃,养得此心不动乃术尔。凡人智能相去不甚远,胜负不决,不待人诸临阵,只在此心动与不动之间。
其实人和人的智慧相差不远,没有什么太大的差距,尤其是聪明程度,智商水平。其实没什么根本性的差异,心正,可以是一种信念、信仰,而“养得此心动与不动”,这就是关键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