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幸福之问

幸福之问

作者: 文水云淡 | 来源:发表于2020-04-28 09:36 被阅读0次

    东岳先生认为幸福需要具备三要素,第一是悠闲,人要想获得幸福要有闲暇,整天忙忙碌碌的,是没有时间和心思享受幸福的;其次是寡欲,只有降低自己的欲望,才会相对提高幸福的获得感,俗话说,知足者常乐,就是这个意思;第三是亲近自然,风景优美的自然环境能带给人更多的快乐,很多人喜欢去自然风景区旅游,也是这个道理。东岳先生最后得出结论,现代社会能够具备这三点的只有佛教徒了,因为佛教徒有大量的时间,过着悠闲的生活,清心寡欲,不为凡事操心,而且佛教寺院大多在深山自然环境之中,远离城市喧嚣。那我要问了,除了佛教徒,难道芸芸众生都不幸福吗?我想显然不是。

    我曾经读了叔本华写的《人生智慧》这本书,叔本华把幸福快乐的来源划分为三类,第一是来自自己内心的,第二是来自于外在物质的,第三是来自于人们评价的。意思是说,人的幸福主要来自与自身,包括健康、智慧和精神,外在的物质是不能带来幸福的持续增加的,反而会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减少,但维持基本生存的物质保证还是必需的。人们对自己的评价会带来一个好的或坏的名声,但过于在乎和追求就会妨碍幸福的获得,成为一个沉重的压力。

    我比较认同叔本华对幸福的划分,幸福主要来自于自身,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受,一种主观的评价,既然是主观的认识,那么,人们对幸福的感觉就会存在许多不一样的结果,同样的事情,有的人感觉到了幸福,有的人却毫无感觉,原因就在与自身对幸福的认知存在偏差。

    再来谈东岳先生关于幸福三要素是否真的成立呢?关于第一个要素,闲暇是一个经济学中关于人力资源上的一个概念,随着人拥有的物质财富的增加,劳动者更希望缩短出租劳动力的时间,相对增加闲暇的时间,闲暇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出租劳动力的成本,闲暇的时间越长,闲暇的成本就会越高,出租劳动力需要的必要报酬率就会越高,因为闲暇的成本需要合理分摊到劳动力出租的期间,如此来说,现代社会的闲暇是建立在良好的财务自由状态下来,是存在物质基础之上的,有了闲暇真的就能有幸福的获得感吗?我认为也是不一定的,这要看闲暇时间是如何来度过的,这才是闲暇的本质,把闲暇用来获得幸福,闲暇才是幸福的必要条件。

    关于第二个要素寡欲。上面谈到了闲暇是一种机会成本,是需要靠出租劳动力才能收回成本的,如果没有出租劳动力这个前提,闲暇如何才能获取得到呢?如果一个人寡欲,丧失劳动的欲望,失去追求的目标,那他还会有前进的动力吗?劳动是人类社会进化的原因,提倡寡欲,与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是不相符的。当然,如果这个“寡欲”指的的是过渡的贪婪,倒是恰当的。

    关于第三个要素亲近自然,这属于获取幸福的外在环境条件,能够有条件生活在大自然中,需要倍加珍惜,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可以成为一种幸福观。生活在喧嚣城市下,心中多一份绿色环保意识,城市的环境也会渐渐美丽起来,足不出户,同样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丽,这样的城市也可以成为幸福生活的基础。如此来说,亲近自然可以成为幸福的要素,但不是唯一的,那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同样可以从他们生活环境的改善中,增加幸福感。

    最后关于东岳先生的结论,只有佛教徒才具备这三个要素,但我要问,佛教徒具备这三个要素,他们就获得了幸福吗?我认为佛教徒修行是一种生活方式,与幸福不能等同。他们专心修炼自己,远离人间烦恼,保持一颗笃定教义的心,我们无需用幸福的观念去评价他们。

    东岳先生最后的结论其实证明了他的三个要素不是幸福的充分、必要条件,我认为,幸福不可或缺的条件是叔本华的幸福来源的第一个层次:自身,幸福就存在我们自己心里,没有什么条件阻止发自内心的幸福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幸福之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hwm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