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在上届初三毕业之际,有了“整本书阅读”的春风起,战鼓擂,心儿为其摇曳之。
这学期,虽没有了“兴师动众”,一切渐渐归于常态,然而“双减”的下降,及“托管”的生起,让我每周,有两节课的“托管”时间,这个时间,能不能“要求”一下孩子们,进行名著阅读呢。最开始,我只是“建议”孩子们,自愿读书,然而,在全无压力的情况下,可怜的是:孩子们不是写作业,就是说小话,要不就是“挤眉弄眼”暗送秋波。
那好吧,那我能不能稍稍的给点小压力:规定当日的阅读进度,比如:一节课看《朝花夕拾》的前三篇文章,任务完成后,可以“自由”。但是,我又怎么知道,“你是否完成了任务?好吧,那就看完的小朋友,到我的身边边来,给我一分钟的“耳语读书汇报”,汇报内容只要能“反映真实读书”说什么都行。一天两节课,两天四节课------呜呜,耳朵已经“嗡嗡嗡了”,“吃饭也不香”了,“睡觉又失眠了”。
那好吧,那我能不能在稍稍改变一下方法:规定当日的阅读速度,一节课前25分钟读《无常》《父亲的病》《琐记》,后15分钟,由读书好的3个孩子,分别就三章内容“自己出题”考察其他同学,主动举手,回答错不扣分,但被动抽查且未能应答问题,就手写200字当日的读书笔记。有人问:“杨老师为什么不出题”,因为李政道老师说“学问,学会问,学会思考,不是学答案”,只有让学生学会提问,他才能真正学会思考。另外,“杨老师说实话,读过,基本都快忘完了。
就这样,督促“读书”有些艰难的,进行着------
补叙:上周的周记,依然是每届都有的“给杨老师的一封信”,谁能想到两个班的孩子对我的评价:慈祥,温和,宽容,亲切!
哦买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