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小评(蜀道难其三)

作者: 踏过去 | 来源:发表于2018-09-13 15:49 被阅读1次

现在把全诗的骨干句子集中起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问君西游何时还?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就是《蜀道难》的全部思想内容,其他许多句子,尽管写得光怪陆离、神豪气壮,其实都是这些骨干句子的装饰品。读李白这一派豪放的乐府歌行,不可为一大堆描写的句子所迷乱,应当先找出全诗的骨架子。李白的乐府诗,其句法、章法都是直接继承楚辞和汉乐府的。他用的都是乐府旧题,

诗的内容也大多依照传统的题意。从这三方面看,他的乐府诗,对齐梁以来的乐府诗来说,确是复古。但是,他有针对现实的主题,他的辞藻表现着充沛的时代精神,诗的形式也大胆地摆脱了一切古典的束缚。从这三方面看,他的乐府诗是新创的唐诗。他给古老的乐府诗注入了新的生命,影响了以后许多诗人,使乐府诗也成为唐诗的一个重要传统。历来对李白乐府诗的评论,我以为胡震亨先生的一段话讲得最好,现在抄录在这里,以代结语:

太白于乐府最深,古题无一弗拟。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合而若离,离而实合,曲尽拟古之妙。尝谓读太白乐府者有三难:不先明古题辞义源委,不知夺换所自。不参按白身世遭遇之概,不知其因事傅题、借题抒情之本旨。不读尽古人书,精熟《离骚》、选赋及历代诸家诗集,无由得其所伐之材与巧铸灵运之迹。今人但谓李白天才,不知其留意乐府,自有如许功力在,非草草任笔性悬合者,不可不为拈出。(《唐音癸签》卷九)

近日又阅唐写本诗选残卷,李白《蜀道难》诗写本文句与今世传本大有异同,有可以校正今本之误者,亦有抄写者的笔误,不可信从的。惟“子规”一句,唐写本作“又闻子规啼月愁空山”,乃是二、七句法,与上文“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句式相同。“然后”、“又闻”都是衬字,下面各带一个七言句,我以为这个句式比较好,它与上下句和谐,读起来流畅。但是,这一句在《河岳英灵集》中已作“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还在敦煌写本以前,亦不可能定为后人删去“夜”字。因此,李白此句原本如何,已无从考定,我只能依今本字句,读作五言二句。

又,唐人写本没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两句,我也以为较好。因为上文没有描写锦城之乐,这里就不应该忽然提到锦城之乐。这两句如果用作全诗的结语,倒也还可以,但下面明明还有一句重复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全诗以这一句领起,底下两大段,都以这一句作结束。可知李白作此诗,章法很整齐。唯有这“锦城”一句,又是多余话了。

相关文章

  • 李白诗小评(蜀道难其三)

    现在把全诗的骨干句子集中起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问君西游何时还?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

  • 李白诗小评(蜀道难其一)

    李白:蜀道难 噫吁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韵一)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

  • 李白诗小评(蜀道难其二)

    而在描写蜀道艰难中间插入一句诗的创作方法,完全用赋体。全诗都是夸张地描绘蜀道的危险、行旅的艰苦。第一句先提纲总述:...

  • 李白诗小评(其二)

    古风第二十四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 李白诗小评(其一)

    古风第十四 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 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 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 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

  • 李白诗小评(将进酒)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韵一)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韵二) 朝如青丝暮成雪。 ...

  • 蜀道难—李白诗歌鉴赏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

  • 读李白诗《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

  • 读李白诗《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

  • 李白之诗小评(其三)

    古风第五十六 越客采明珠,提携出南隅。 清辉照海月,美价倾皇都。 献君君按剑,怀宝空长吁。 鱼目复相哂,寸心增烦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白诗小评(蜀道难其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rd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