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扎西,咱今个来唠嗑,说说啥呢?
拿我以前操作过的品牌做案例,讲讲缺乏细分和定位所遇到的坑。一方面是想说一个想法,定位是否需要与时共进。另一方面也会提到营销知识用于工作时可能遇到的场景。
action!定位的与时俱进,我估计大多数人会说,必须要。其实这与时俱进的另一层意思是:要不要再细化定位?
我个人认为是需要的。市场在不断细分中,每个细分市场都有针对性的定位认知,该认知又是服从公司整体策略,虽不会朝令夕改,但是会随市场环境而迭代。
时间其实也是很重要的认知纬度。
我们总是期待通过细分获得业务增长,假如钉入细分市场心智的那根钉子是锈迹斑斑的古董,用户又会接受吗?
不是说用户对品牌的认知不会轻易改变?
不是说定位是在用户原有心智里找到合适的位置吗?
那我不是颠覆,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给点新花样,新解读,会如何?
为什么有这个想法,源于我以前遇到的一个品牌。科特勒课程里在解说定位时候用了两个框架,一个适合新进入市场,或开发新品,另一个相对通用,也适合一个已经存在的但是知名度不高的品牌。
那么还有种类型,曾经的霸主,快死了,要怎么救?
要不,告诉它,生死有命,您安心的去吧……
先介绍下品牌背景与我个人背景
那几年,我还是个不知道运营是什么的运营,我一直以为我是个会打杂的内务总管。
我负责唯品会和只活了三个月的京东,让我痛心的是,京东 宝宝店是被财务娘娘给掐死的(你就把锅背了吧),因为开票实在太烦了。
虽然比起那个刷单比真单还多的天猫店,我京东店0推广0刷单,销售额、利润都赶超同岁的天猫,但素,那是正宫太子。
嗯,然后是唯品会,那是个宫女生的,纯粹走消库存策略,卖不掉的全在我这。后来宫女胃口太大,太子都快被整断粮了,主上大大决定要把它打入冷宫!
so,害怕被牵连的我提前跑路了。
这个品牌,他算得上地方霸主,我遇见它的时候,它是病入膏肓,但是还能再救救,我走的时候,我给它说,你家主上不改策略,明年这时候我来送花。
看出来了吗?内部营销是不是很重要?假如我自信再强点,我不嫌弃京东繁琐,我会据理力争留下京东!
品牌呢,是90年代初创建的纯羊绒衫品牌,曾经与鄂尔多斯打过架,拿过上亿年流水,小弟遍布全国。
名字就不提了,怕你们告状。
这些吐槽不适合给老东家听,我还是爱着他们的,么么哒~比心~
这个品牌定位是和slogan是混为一谈的(大多数都如此),设计以经典,略复古,简约为主,针对30-45岁人群,男女不限。
听上去好像也没什么不对,放到如今照样可以啊!
是的,可以,问题是当时定位准确,设计也符合,现在呢?
坚持定位设计20年不动摇!你好样的!!!
这帮当年街头跳迪斯科的,都改跳广场舞了,改革开放和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时尚文化熏陶,他们自己都耻于穿这个设计(老,土),所以,这设计都是孝敬70-80岁人。
偏偏,这两帮人还不怎么会网购(几年前)都是我这种人在代买……
打开淘宝,铺天盖地同款,纯羊绒,99还包邮,这品牌599都是亏本吐血价,1599才刚好……
(此处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方太油烟机的定位和策略。一样是几十年的品牌,我就不说了。对比很明显)
是不是很典型的缺乏用户视角?用户视角重要不重要?用户视角会了吗?
此刻我们尚没想过定位要细化的问题(太缺乏意识了,请勿模仿!)。
我们的老总算是4P型营销人,我的经理,我觉得是比1P多1P。
(啊~~啊~~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
当时策略,面对五万件库存,硬性采取
→拍照
→搭配
→文字介绍
→加入少量设计新款
→款式强行匹配30-45岁人群
→价格采用与该品类下,网购购买频率高的价位做尺度,阶梯型布价
(他们喜欢成本定价,我喜欢按消费者心理价位感知,稍微贵那么一丢丢,叫什么名词,我忘记了),
效果如何呢?有效果,穿的人从70-80岁变成50-60岁了。
与我们目标人群标签还差一个辈分呢,怎么办?
数万件库存啊!
于是开始换不同年轻模特,动销不好的都拍了一遍又一遍。
你想想,一天两百多件衣服要拍完,模特10秒换五个动作,每十秒循环一次。我都看腻了。我也会了好吧!
然后靠优惠,靠红包,靠转发,靠公众号,靠直通车,靠刷单,更改详情排版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尤其是上了唯品会以后,这货极度利用人心弱点。
→我控制sku宽度和深度,采用sku交叉错开区域上线,
→分析地区气候和气温,
→分析不同款式上线最佳时间。
→安排上线的款式品类,(因为款少,量多),
→设计售卖价格和折扣力度,
→计算叠加红包力度与门槛,刺激买了两三件,还能再多加一件两件再抢个折扣,
→换包装袋提升档次感,
→优化搜索属性和关键字等等,
一场又一场,连续上了十几场,在天猫和唯品会,实体店的配合下,硬生生的把库存给消耗的七七八八。
归根结底,全靠打折和回购。
因为纯羊绒品质真的好,天猫吸引了老客回购,
问题也出来了,
1.唯品会吸引了知道羊绒,且被大额度折扣吸引的消费者。这类就是冲着价格+羊绒=捡便宜的心态出现,不是优质的客群,除了抛库存。
(这里也侧面体现了品牌对渠道的控制力,玩不过这位霸霸,它说了算的)
2.想做低价抢市场,出了一系列不好品质的款,招略昏头
3.刷单丢失真实标签,匹配不到准确人群
4. 款式重复度高,相似度高,和其他品牌连连看也就算了,自己和自己还玩爱找茬,年年出几套长的像的款。
硬生生背下几百个货号,和款式长相的我,强烈不满!我把认脸的技能全用来记衣服了。脸盲的我容易吗?
我深感这样是不对的,长此以往会出事,于是提出了我的意见
一、重新拍照,注重配搭和关联销售
给配搭出来的衣服按人群年龄纬度分成系列,拍出故事感,找到顾客的内心情感共鸣点,辅助文案加以深化印象,引发共情。
不同年代人有不同情感和需求,我原计划是拍个岁月系列,因为品牌里还有童装。从童年到暮年,其实还是很有时代感,或许这个品牌形象可以从老丑土的认知变成新的感知。
比如:整整四代,我一直都在。
具体需要基于数据来分析,这差异点没人在做。全部都是围绕单品来操作,千篇一律的品质、材质、品牌的故事,各位想想,这能否用pop和pod,三环模型来操作?
不会?改天讲讲。
二、调整价格,只做纯羊绒和高绒量混绒
价位拉高,回到合理利润点, 做出品质感来,加强材质背书,品牌背书(拿过很多奖)
价格调到多少是个技术活,天猫京东会有价格区间搜索权重加成,要先做足够量的市场调研,获取用户对轻奢品的价值感知点(是不是可以用上MOT?)
被提炼出来的优质感知点要在图片和文案,装修上体现出来。
毕竟靠新款降成本,跑量是下策,我宁愿拉高客单,做低频率。市面上动不动上万件销量的衣服,你是想拿回去做制服还是做墩布啊?
三、重视人群标签,逐步停止刷单,精准人群画像,
重新找到合适的市场去投放广告,错开与实体店抢客户的尴尬,这品牌线下是老牌,线上其实新品牌,可以做和线下的差异化。针对不同人群。(因为做线上,数据来源必须准,开网店有个很好的优势,就是数据,标签的获取。很好的调研结果。)
此处找市场涉及到如何细分,细分纬度是什么。
四、分析对比对手,不随便做模仿,而是做差异化
不是做款式差异化和材质差异化,是做品牌形象差异化。比如有个品牌定位只做年轻人的羊绒衫,无论风格,模特,背景,介绍都是围绕它来做,我们定位是经典,没问题,那么你倒是拿出符合当代的经典设计来啊?
咱不是城乡结合部。连中国风都要打造新中式,结合新时尚了,不变是不行的。(这里也涉及细分市场,以及判断和选择细分市场)
五、在现有人群基础上再强化一个更合适的品牌形象与认知(实际这里就是提到更新定位了,快去钉你的生态位吧!)
六、加强全公司的合作意识,线上线下尝试O2O的合作模式,不要再抢货
因为怕自己抢自己资源,带跑销量,全都捂着。可是都是为一个公司做事,这种情况下自己掐自己不合适。(囚徒困境啊!亲!典型不典型???)
背景介绍:这品牌做电商晚,资源都倾斜在实体店,而且实体店也确实销量高于线上,所以遇到商场同款,我们线上刚跑量跑起来,线下就来投诉我们售价低,硬生生的下架,这款我们当时预估线上可以卖掉几千件,没有刷也没有推自己就爆起来的款,因为被实体店强行下架,最后返单的几百件都没卖完。这个是很大的坑,而且绝大多数公司依然是线下线上分开。新零售的概念和玩法需要逐步普及。
我汇报下当时状况
1.拍照要故事感?想法很好,但是年轻人,要多少钱?模特按时计费!!
2.改服装风格?小姑娘,阿拉仓库里相(里面的意思)囤的货和新设计差这么多,还卖不卖?新设计卖不动怎么搞?你负责啊!(我秒怂……)
3.价格提高,侬昏特了(你昏头啦?)大家拼命低价,你还涨价?(我支支吾吾,符合心理预期就好了,品质,服务,美感到位,价位是加分项,不是减分项,嘤嘤嘤
4.你给我想个更好的,我看好你。
emmm,没想好……
滚!
总之,当年为了生存而拼搏的我,愉快的屈从了公司决定。按照旧的营销策略,拼价格,刷单,加渠道,增加款式新但是成本低,品质感低的新款。结果如何呢?
勉强撑到第三年,价格越做越低,简直是和假货抢市场(羊绒内心的ost:神经病啊!我不要面子的啊!)
利润?那是什么鬼?
刷单,风雨无阻,天猫店铺层级刷刷往下掉,都快到清退层了。千人千面情况下你还刷,你高兴就好……
小刷怡情,大刷要命啊!
唯品会,同一个sku从年初上到年末,回回都有它,审美疲劳的我最想问候一句:how old are you?(怎么老是你?)
公司越来越难维持,人员从五年前上千人跌倒如今不到20人。资产也被卖掉很多,终于听到小道消息,投资人不想继续了。于是我们整个电商团队各奔东西。
坑不坑?坑不坑?坑不坑?
坑
这就是没有重视细分,重视定位,或者重视了也不知道怎么做。
我离开之前与老总做了一次谈话,把我那些被经理否决的建议再提了一次。用不用,怎么用就看他了。
三个月前我去看了它,有部分的调整和我当年想法接近,比如价格回升了,款式风格年轻化了,拍照风格改了(依然是单品,不是故事会,没有关联销售)但是本质策略还是没调整,依然是走款,不走心。
离开它的我,在另外一家公司,继续攻克着唯品会。我按我的思路操作,三个月把品牌下的32个sku全部做到单品前100名,另一个品牌做成腰部以上品牌。不过这都是暂时的。市场随时在变,没有百日红的花,不能停止学习,操盘很重要,思维一样重要。
这边我说一下,我的建议好不好,能不能用,结果如何,都是需要验证后才知道,而且能否落地,落地后的结果都是要依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比如说,资金链出现了问题,那么我的故事会是肯定没办法达成,因为新款会跟不上,领导会用其他减轻资金压力的方式来获取产品,这就与定位可能差十万八千里了。所以一定要基于资源来做策划和决定。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理论知识肯定能用上的,或增或调整,要用,但是不能尽信书。
我的分享到此,谢谢各位聆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