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童书童书阅读
播下一颗好奇的种子,你将会收获……

播下一颗好奇的种子,你将会收获……

作者: 青棠1218 | 来源:发表于2017-11-16 10:00 被阅读11次
    图片拍自《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这本书的前环衬

    01

    日本阅读研究专家原尻淳一提出过一个“3D学习”理论。

    这个理论是相对于传统的2D学习提出来的。所谓的2D学习,就是记忆平面纸媒(=2D)上所写的内容,是以书本为出发点和中心的学习,学习者目的是理解书本上的知识。

    3D学习则不一样,它立足点在现实,确切地说,它立足于学习者被现实所激发的好奇心。学习者以好奇心为圆心,辐射学习的范畴,选择学习的材料和方法。

    2D学习中,学习者是配角,书本和知识是主角,不管学习者感不感兴趣,他们都必须去理解需要学习的知识,这就难免会让学习者产生痛苦。

    3D学习中,学习者是主角,是狩猎者。他们从自己的需要——好奇心出发,主动出击,只要是和他们的兴趣点相关的知识、技能,他们都会去学习。对3D学习者来说,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成为学习的对象。又因为所有的学习都围绕着一个中心进行,所以3D学习者的学习量变会引起质变,让他们体会到“挖深井”的钻研之乐。

    图片拍自《亲爱的世界,你好呀》后环衬

    02

    大人往往会迷失,找不到自己的好奇心落脚在哪里。

    可是小孩子不会,他们是这个世界上好奇心最旺盛的人。

    为了观看垃圾车装垃圾,他们可以顶着烈日蹲在臭气熏天的垃圾车旁看半天,最后满足地宣布长大后要做一个开垃圾车的人。

    因为不明白鸡的嘴巴为什么那么硬,他们可能把鸡捉住,用钳子去拔鸡的喙,只为了搞清楚是谁给鸡装上了这样一个攻击利器。

    你带孩子去旅游,万千风景他不挂心,却趴在台阶上用袖子扫落叶,扫了一堆又一堆。

    ……

    更不要提他们那口头禅一般的“为什么”了,简直像炸弹一样,轰得大人头晕脑胀。

    孩子们有那么多的好奇心,为什么很少有孩子将自己的好奇心变成学习的动力之源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世界到处都是灭嗨王。

    孩子要看垃圾车,有人在旁边不停地念叨:“臭得很”啊,“太阳太大容易中暑”啊,“理想要高”啊。

    孩子捉只鸡来研究鸡嘴巴,有人就骂孩子:“小小年纪不爱护动物”,“瞎胡闹”,“有那个精力咋不去读会儿书呢?”

    在风景区用袖子扫落叶的孩子,最终得到的是一顿数落:“衣服弄脏了”啦,“别人看着笑话”啦,等等等等,最后孩子被强行拉走了。

    ……

    孩子们的好奇心,还没有落地就被这些灭嗨王们一口气吹得烟消云散了。

    以上这些灭嗨王还很好识别,还有一种灭嗨王就藏得比较深了。他们的专长是用简单粗暴的知识来解答孩子的“为什么”。

    为什么说用知识来回答孩子的为什么也是在消灭孩子的好奇心呢?接下来的故事会告诉你答案。

    图片拍自《亲爱的世界,你好呀》

    03

    生活在英国谢菲尔德的萨宾有个儿子,叫托比。2013年6月,托比5岁半,学前班快毕业了。6月16日那天,托比放学回家,带回了一本书,叫做《寄往新西兰的一封信》。这本书讲的是一封信如何从写信人的手里出发,一路漂洋过海到达收信人的手中。

    托比的好奇心被这本书激发了,他向妈妈萨宾请求,要写一封信寄往新西兰。

    萨宾短暂地犹豫了一下,答应了托比的请求。虽然她当时并不认识任何一个住在新西兰的人,但她觉得自己总是能帮托比找到一位收件人的。

    托比郑重地感谢了妈咪之后,提出了更大的请求——他想给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寄一封信。

    读到这里我们不妨跳出故事,来做一个代入游戏。如果你是托比的家长,你此时的心理活动是什么?

    你会不会觉得熊孩子得寸进尺了?会不会觉得小孩子不知天高地厚?你的下意识反应是不是想办法打消他这个念头?

    托比的妈妈萨宾也经过了短暂的风中凌乱。凌乱之后,她和托比坐下来,一起探讨了什么是“国家”,一起上网搜索,一致得出结论——定义“国家”数量的一个最佳途径便是联合国的193个成员国。

    萨宾认为,对于一封信都没有写过的托比来说,一下子写193封信工程浩大,于是她给托比建议,先从小规模做起,可以先写5封信,等到写完,看看感受如何,再商讨决定是否继续。

    托比采纳了妈妈的建议。萨宾在网上帮托比找到了五个收信人——三位来自美国,一位来自法国,一位来自澳大利亚,

    托比的信开始寄出。他的好奇心落地了,被他和妈妈一起郑重地种入了土中。

    因为要写信,托比对收信人和他们的居住地产生了兴趣,想在写信前做一些相关的调查研究。

    妈妈萨宾跟他一起探索出了搜索资料的最佳办法:妈妈负责上网打字,搜索收信人所在的城市或小镇的相关图片。托比从搜索结果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再和妈妈一起点开图片深入了解。

    等弄清了图片信息之后,托比就会在信件中问出确切的问题了。

    比如他了解了印度的风俗后,就问印度的收信人洒红节的时候有没有人向她抛洒彩色粉末。

    比如他给中国无锡的收信人写信,就问他们有没有去看过灵山大佛。

    了解了文莱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他写信的时候就问文莱的朋友会不会用头巾裹住头发,顺便了解他们的饮食习惯,问收信人有没有吃过树叶裹住的食物,会不会连树叶一起吃掉。

    当然,托比在写信的过程中,除了了解到世界各地的美妙风土人情之外,也慢慢接触到现实的残酷,知道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过着像他一样的生活。托比会为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筹集资金,通过慈善机构发出去。

    当然,他一直执着地坚持写信,到2013年9月中旬的时候,他已经写完了186封信,2013年10月,托比完成了给世界上每个国家的人写信的心愿。托比没有停下来,到2015年11月,他已经写完了562封,而当你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这个数字肯定已经变得更大了。

    在这期间,妈妈萨宾除了一直四处为托比寻找世界各地的收信人之外,还和托比一起成立了网站来为信件存档,并且注册了社交媒体,用来和收件人更方便地联系和交流。他们还一起举办了一个工艺博览会,为慈善机构筹集资金。

    托比的写信行动慢慢开花结果。

    04

    最初,托比不过是被一本书触动了好奇心,然后萌生了一个愿望。

    因为有了妈妈的支持,托比达成了自己的心愿,并且还在继续坚持。

    当初那颗被妈妈和托比种下的好奇心,在茁壮成长的同时,又带给了托比和妈妈什么样的回报呢?我们不妨来盘点一番。

    1、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

    据妈妈萨宾说,到后来,托比做调查研究时,从她那儿所需要的帮助越来越少。

    2、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

    除了通过调查研究去了解收信人居住地的风土人情之外,托比还决定要学很多种语言,因为这样就能够和世界上尽可能多的人谈话。比如,他和中国朋友通信,看到了中文,觉得很神奇,于是就开始学习中文,现在已经能用中文写一封完整的信了。

    3、沟通能力得到了加强。

    一开始,托比只会泛泛地问一些问题,后来做了调查研究,就能针对性地问问题了。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很多信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托比在尽力地去了解自己的收件人,谈论一些和他们切切相关的话题。比如日本的约瑟夫和佐渡子喜欢跑步,托比写给他们的信中就说:“我刚才跑了五千米。我知道你们也喜欢跑步。”这共同话题找得,完全命中靶心。

    4、和世界建立了深深的连接。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完整的人,是和世界产生了深刻连接的人。连接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建立了深刻连接的人,才能获得幸福感。

    托比用自己的行动,和这个世界建立了深深的连接,就像托比的妈妈萨宾在聊到托比筹款给灾区时所写的那样:“所有的灾难都从抽象变得十分具体,每一次灾难都能具体到我们在那个国家的联系人身上……”

    因此,世界这个宏大的知识体系,对于托比来说,变得可亲可感了。

    ……

    当然,这个盘点,还可以继续下去,比如写信给世界,培养了托比的同情心、恒心、毅力等等。

    同时,托比也收获了外在的名声,多个国家的媒体报道了他的事迹。他的书信也被出版成了《亲爱的世界,你好呀》这样一本温暖的书。

    读这本《亲爱的世界,你好呀》,除了通过它了解世界各地的知识外,最大的感触,还是它跳动的脉搏——孩童般的好奇心,以及由此而生发的追随梦想的决心与勇气,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与希望。

    最最重要的,通过它,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让孩子的好奇心落地,并将它培育成大树,为孩子支撑起一个3D学习空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播下一颗好奇的种子,你将会收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iak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