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了很长时间的书评版编辑和撰稿人,发现有很多人虽然已经大学毕业但是其实并没有学会阅读,尤其是书籍的阅读。跟他们沟通多了,我发现大多数人其实小时候就没有阅读的习惯,我跟身边一些老师沟通,他们也反应,有些家长把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寄希望于学校,可事实上孩子要6岁以上才会上学,除去寒暑假,每天只有八九个小时在学校,学校也无能为力。
跟有孩子的朋友沟通,他们也普遍认为培养阅读习惯应该是学校老师做的。有了孩子的家长我建议从小就让孩子爱上阅读,阅读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控力,让孩子注意力更容易集中。不光是为了让孩子以后学习好,其实这也是家长自己成长、养成好习惯的机会,有本书《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讲的就是与孩子一起成长,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1、出生就应该有的玩具——布书
那些给孩子买各种高档、昂贵玩具的家长会说自己玩的玩具有多好,但我的朋友有小孩,一般我都送布书当伴手礼。布书作为一种玩具,具备了“经拉又经拽,经咬又经造”的特性。又兼具了认字、识数、认颜色的多种功能,无论是宝宝用嘴探索世界的阶段,还是用手探索世界的阶段都是理想的玩具。孩子能坐以后像模像样的翻书,好奇的摸摸这页,翻翻那页的样子超级可爱。
2、睡前给孩子读故事
让孩子养成睡前听故事的习惯,一方面是为了增进亲子感情,另外一方面是家长偷懒的诀窍,有个附赠的好处就是孩子认字以后就能够自己读书。有的亲子书建议抱着哄睡,但是孩子几岁以后,尤其是胖孩子,哄睡真的就变成力气活儿了!给孩子读书的过程,孩子长知识,我们自己也长知识,甚至是一个强迫学习的过程。我之前送了朋友一本故事集让他读给孩子听,孩子边听边问了好几个为什么,读了半个故事,孩子就睡着了,朋友自己为了给孩子找答案,到天亮把书全看完了。
3、在孩子面前读书
两口子从来不看书,想让孩子读书,可能性真心不大。《权力与领导》关于行为科学的部分讲遗传分两种,基因遗传和模因遗传,基因遗传咱们普通人控制不了,但模因遗传是亲近人的行为决定的。设置家庭阅读时间,在孩子面前看书就是一个良好的模式。我妈妈有读报纸的习惯,小时候每天晚饭后,我和妹妹写作业,妈妈读报纸,小侄子看着我们自己也会找来自己的唐诗书,儿歌书看着玩。
4、跟孩子讨论书
跟孩子聊天其实很重要,尤其是内容尤其重要,《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有个事例让我印象特别深,就是那个跟小女孩聊什么的例子。你跟她聊漂亮、衣服、化妆,她潜意识里就会觉得外表重要。跟她聊最近读什么书,告诉她你看了什么书,去了什么地方,她的眼界就开阔了。很多人说穷养儿富养女,其实无论男女,见多识广都对发展有好处。
5、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
让孩子在一个阅读的氛围里,让他知道阅读是件快乐的事,很多人都愿意的事有助于增强他对阅读的信心,尤其如果能碰到同龄人,他会得到更多的认同感。
6、书架中留出孩子自己书的位置
除了精神上的引导,在实物上也要支持孩子阅读。在家里的书架中留出孩子自己书的位置是促进阅读的好办法,小侄女已经上初中了。在她上幼儿园的时候,她奶奶在家里的书架最下方留出一个角,贴上她的名字。每次家里来了小客人,她都会拉着人家到书架前看自己的书,并且告诉客人这些书里都是什么内容。如今她已经在自己的房间有了一个跟客厅书架一样大的属于自己的摆满她看过书的书架了。《整理的艺术》里认为视觉效果刺激成就感,更能激发行动力。
孩子出生的时候,没有自带说明书,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只能通过摸索教育孩子。我有个朋友的孩子特别讨厌去幼儿园,每次去都是哭的撕心裂肺,朋友一直说是幼儿园不好,后来我跟孩子聊天,原来孩子习惯睡觉的时候把屁股放在爸爸的脸上,幼儿园老师肯定不会让孩子把屁股放自己脸上,所以每天孩子午睡就变得很痛苦,午睡不好下午玩的就很痛苦,所以不想上幼儿园。我一直认为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很多习惯如果能提前养成,会让孩子在学校更轻松,更喜欢学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