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理是很奇怪的,有时莫名想哭,有时莫名想笑,有时却有种令人哭笑不得的感受。在体验并发掘自己的“成长”方面,最近我就拥有了一次类似的体验。
起因是在一次PPT的制作中,我经历了几次反复修改框架、思路的过程,却持续没有被认可,导致自己产生了挫败感。
那天是星期五,临下班时,框架内容已经改了2个版本,仍没改好,我被告知需要重新开始调整。于是,我选择了在周五的晚上加班。
在下楼取外卖的时候,我拨通了L先生的电话,听到他的声音后,泪水突然忍不住地从眼眶里“迸”了出来。
我说,我感觉我很不“擅长”做这份工作,怎么觉得写PPT思路那么难呀?是不是我不适合这项工作呢?当初,我是不是选错方向了?……
他静静地听我讲完当天的事,等我的情绪发泄出来以后,说:“我就知道你一定是遇到了什么事,肯定是产生了挫败感,才会觉得不好受的。”
那时,我们的对话已经持续了15分钟,我的情绪也已经通过“哭”这一行为被发泄了出来,我的心情慢慢变得平静。
我一个人握着手机在公司偌大的无人的草坪上行走,眼前是公司办公楼各个楼层眏射出的一盏盏灯,一辆辆行驶着、开往家的方向的车,还有空荡荡的草坪上树木无声的回应。
L先生还在电话的那头。他说,有啥好哭的,只是一点小事,你仔细回想一下当初面试时自己准备得多认真……
其实,在我“哭”出来以后,我已经发现了问题的症结,问题不在于我遇到了“多大或多小”的挫折,产生了怎么样的挫败感,而是在于我需要重新调整自己面对压力时“下意识”的心理反应。
通常,人们在遇到问题时会出现两种常见的处理方式:一是“打”,二是“逃”,我当时想“哭”甚至想要放弃,其实就是心灵在下意识想逃避这股挫败的结果。
至于当时我哭完之后做了什么?当然是好好回工位,继续推进工作啦!作为有志于在职场上获得突破的年轻人,一定会在职场的发展道路上遭遇各式各样的问题,如果每次都想“逃”,那就跟小朋友心理无异了。
而这种心理状态,注定是难以较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的。
今日成长心得:
当遇到挫折的时候,也别着急去“纠正”自己的错误或改进问题,花2-5分钟的时间,关照自己当下的情绪或心理状态,再去“行动”。
第二步,思考如下问题:我还有哪些可以改善的地方?遇到挫折是不是我自己的问题?如果是,我应该以一种更好的状态来应对;如果不是,我应该找谁或寻求哪些资源来帮助我解决问题?下一次,我应该如何减少或避免类似“突然崩溃”的情况?
第三步,行动。
通过“关照情绪”的方式,我们能够在一次又一次的受挫中,把我们脑海中的抗压墙不断固化,从而一次又一次地建设我们的心灵品质。
我们要知道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教训中获得成长,比什么都重要。
今天,你成长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