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想法
第三十七章 内热外冷的姜夔(1)

第三十七章 内热外冷的姜夔(1)

作者: 快乐人生老陈 | 来源:发表于2022-07-06 14:52 被阅读0次

    “认识”姜夔( kuí),始于他的名作《扬州慢》。

    我第一次去扬州,是1985年的夏季,那年我二十一岁。巧合的是,姜夔也是21岁经过扬州时写的这首词。

    那次,我没有去二十四桥看“夜月一帘幽梦”,也没有兴致在“春风十里柔情”中徜徉。恰恰相反,我卷缩在高中同学就读江苏农学院时住的宿舍里。

    这是我们最后一个暑假,是我们的毕业季。来扬州前,在老家,同学给了我一把宿舍的钥匙。

    那晚蚊子特别多,加上天气炙热,我毫无睡意,于是就在脑海里拼命搜索有关扬州的古诗词。

    也许是天意,当时我能记忆的,除了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张祜《纵游淮南》“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以及杜牧描写的几句外,就是姜夔的这首词。而且,当我默诵到“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时,暑意顿消,只觉有股寒气自脚底升起,继而弥漫至周身。

    那刻,萦绕耳际的是八百多年前扬州先民惨遭金兵荼毒蹂躏后撕心裂肺的呼号,眼前浮现的尽是扬州城被洗劫抢掠后死寂破败的画面......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姜夔,踏进这片古老美丽而又多灾多难的土地!

    扬州慢

    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双调九十八字,上下片均为四平韵。

    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至日:冬至。维扬:即扬州。荠麦:荠菜和野生的麦。弥望:满眼。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黍离:《诗经·王风》篇名。据说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禾黍,彷徨不忍离去,就做了此诗。后以“黍离”表示故国之思。

    淮左名都:指扬州。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竹西佳处:竹西亭,扬州名胜。解:读xiè。胡马窥江:指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这里应指第二次洗劫扬州。杜郎:即杜牧。豆蔻:形容少女美艳。豆蔻词工: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二十四桥:扬州城内古桥,即吴家砖桥,也叫红药桥。当然亦可泛指扬州的桥梁。红药:红芍药花,有相思之意,是扬州繁华时期的名花。

    从创作时间看,作者当时并未与小序中提及的千岩老人相识,因此,“黍离”之句应该是后来两人交好时,萧德藻研读这部作品的评语。

    词意:

    扬州是淮南东路的著名都市,我行径竹西亭时,解鞍稍作休息停顿。当年春风十里的繁华街市,如今满眼尽是荠麦、野草,一派萧瑟冷清。自金兵进犯劫掠长江回后,荒废的池苑和参天古树都厌恶提及那场可恨的战争。临近黄昏,凄清号角声挟带的寒意,弥漫、回荡在寂寥荒凉的空城。

    就算杜牧才高俊逸,若今日重来此地,也定会吃惊痛心。哪怕有描写“豆蔻”词的精工辞采以及歌咏青楼一梦的生花妙笔,他也断写不出昔日的那种款款深情。二十四桥依然如故,倒映在湖心中的一弯冷月随波荡漾,四周岑寂无声。想,桥边的芍药花如期盛放,却不知年年谁来欣赏,又是为谁而生?

    此词写得空灵疏淡又清幽冷峻,既无婉约派的绵软柔媚,亦无豪放末流之作的粗狂叫嚣,与苏辛词风的旷达、雄健也相去甚远,却在清空之中自带一种刚劲峻洁之气,在瘦骨逸神中散发出冷香幽韵。

    这,确是我之前没接触过的词风。所谓文如其人,得先看看词作者姜夔何许人也。

    姜夔(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出生于鄱阳(今属江西),南宋文学家、音乐家、著名词人。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身未仕。一生辗转迁徙,漂泊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交游甚善,互有唱和。其人品俊秀清朗,体态清矍挺拔,白衣胜雪,宛若仙人。作品素以含蓄空灵著称,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传世。

    姜夔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通,是继苏轼之后又一位难得的艺术全才。

    姜夔传世的《白石道人歌曲》,除了词文格律自成一体外,音乐方面的研究价值也相当高,是一份极其珍贵的古代乐谱资料。至今,附有曲谱的词集流传者,也仅他一人而已。他大约80首左右的词作中,搜集了17首“自度曲”并附有曲谱。

    所谓自度曲,就是先成文辞,再作曲谱,这与之前大多数文人根据曲调“倚声填词”的方法完全不同。他突破了宋词音乐中上下阕曲调强求一致的规则,歌曲形成因此显得更为自由和流畅。除此之外,他还特别注重音阶、音调、节奏和歌词韵律之间的变化和统一,最大程度丰富音乐表现力的同时,熔技巧、内容于一炉,从而创造出一种和谐之美的至高境界。

    显然,上述这段简短的生平介绍和他天赋异禀的音乐才能,还无法完整提供一种足以影响姜夔词风、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个性特质等方面的证据链。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挖掘探索,从微末细节中寻求佐证。

    让我们下一章,继续探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三十七章 内热外冷的姜夔(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icy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