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智慧课程》(上)
叁 觅心品
1.问心在何处,逐处久久观
完成修身的训练,身心得到宁静时,就可以进入《觅心品》的阶段,这是最重要的阶段。它的目的是找到我们常说的“一切不离心”,“万法唯心造”的那个心,让你认知真心。你还要记住我的偈子,不只是哲学理念,也是方法论,你要多体悟,时时调整自己的身心。
接下来,我们就讲如何调节自己的身心,如何在行住坐卧中觅心。
“安坐观自心”妄念评析之后,就要进入观察自己的心,不管是修拙火之前,还是修拙火之后,都可以进行其他训练亦然。重点是让心静下来,最好静到极致。静到极致才谈得上观照,否则就是逻辑分析,那就没有太大的意义。
观心属于心性训练,基本的身体训练完成之后,就要进行心性训练。在《雪漠智慧课程(上、下)》,它属于第3个阶段,我们称之为“第三品”。它属于道的体悟,不再是术的训练了。
过去,这部分训练是不公开的,是不传之秘。六祖拜五祖为师,五祖为他做心性上的点播拨时,专门把他叫到一个房间里,两人蒙着袈裟,悄悄地说话,不让任何人听见,可见老祖宗对于这部分内容的重视。
除了心性智慧非常珍贵,是真正的秘宝之外,老祖宗的秘密,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过早的知道也没有意义,修道者反而会因此歧视它,觉得它不过如此。所以一定要让自己完全静下来,进入静到极致的境界中,再来探寻这个人类的智慧本体。
“放松坦然里”,静静的坐着,身体不要乱动,全然地放松,坦然地观察自己的心,看自己的心正处于什么状态。有没有杂念都不要紧,只要安住在那种观照且放松的状态中就好。这种训练非常重要,一定要好好琢磨,真正的在身体上、生命中实现它,读懂文字是不够的。如果达不到这一步,就好好的进行上一品的修行,也就是命功的修行,把身体修好一些,让它更加听话。
“意识返内照。”将意识收回自己的心内,观察自己的心在哪里。这句偈子虽然简单,但做起来不一定容易。达摩给二祖开示的就是这个内容。当二祖把心从外面收回来,并且观察自己的心在哪里时,他刹那间就明白了真心了。所以要学会内照,内照是真正的观心。
注意,此时要张弛合度,既不要过度紧张,也不要过度放松,你不妨想象一下自己,手里正抓着一只麻雀,你要用多大的力度?用力过猛,抓得太紧,它就会被你捏死,用力过松,一不留神,它就会飞走。所以,要在想象和实验中慢慢寻找张弛的那个“度”,让自己既不松,也不紧,刚刚好,然后在这种状态中观心。
“观心在哪里,相续自自否?”这时候要垂下眼睛,不要看任何东西,只管向内观看,心在哪里,看自己能否自主念头,不要急,慢慢来,不要用急躁来干扰宁静。
所谓相续,就是长久,既要看自己能不能把这种状态保持得长久一些,也要尽量的让它长久一些。
“若是心不在,则如土木石,若是卿友有心,此心在何处,若是在身内,此心何处觅?”如果你在观察的过程中找不到心,觉得自己没有心,就说明你陷入了无记和顽空,变成了土木石头。关于顽空,我在《空空之外》和《真心》中讲了很多,它是受修道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你可以重点去看一下。简单地说,顽空相当于电脑死机,心没有任何反应。想要打破顽空,就要观察,慢慢的调整,在宁静中寻找等待的灵光一现,但不要陷入昏沉。你至少可以观察自己的身体,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找到它,看看你的心到底在哪里。
“先从毛发寻,次从肢节入。皮肤和骨肉,五脏与六腑”放松身心,慢慢地由上而下地寻找,看看心在不在头发里?不在,那么继续往下找。看看心在不在头顶上?不在。那在眉间吗?也不在。还是在耳朵上?当然不在。如果心在耳朵上,我们吃动物的耳朵时,不就等于在吃动物的心了吗?所以心也不在耳朵上。那么舌头是不是心。也不是。否则我们吃动物的舌头时,肯定吃了动物的心。但没有。然后观察皮肤和骨肉,再观察五脏六腑。肉体上好像哪里都没有你的心,因为我们找的不是肉团心。如果是肉团心,我们吃动物的时,就会听到动物的惨叫,就会感到动物的疼痛,但没有。死去的动物就是一堆肉,没有心,人也是这样。《水浒传》里的好汉杀了坏人之后,曾经挖出他们的心脏,炒了下酒吃,这个心也不是我们寻找的心,它是一团肉。人活着的时候,它还是人体的发动机,通过一下一下的跳动,把血液供养给每个器官,但这时的它仍然不是我们寻找的心。我们寻找的心是永恒的,人活着时存在,人死后也存在,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