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来觉得今天会有大把时间做一直想做的事,整理文史课讲义,整理微信聊天记录。没想到,群太多,刷刷群消息,一晃,一个下午,啥正事没干,到了吃晚饭时间。磨磨蹭蹭,到了上网课时间,想作时间的朋友,对我这慢性子人来说,好难。
碎片时间听完李笑来老师《把时间当作朋友》(第4版)。可能是5年前读过第3版,这次听书感受不及第一次读后的感触深。

从书架上找出第3版《把时间当作朋友》,翻看书中好多划线的段落,仿佛时间回到5年前,当时也输出了读书笔记。同一本书不同时间看,心境竟大不同。

李笑来老师说,我们不能管理时间,只能管理自己。时间每天就24小时,它不管你在做什么,它就自顾自的一分一秒的流逝。所以我们只能管理好自己,有的人能把一天24小时过成48小时,那是管理自己的高手。
时间不可管理。都是平凡的人,为什么若干年后已有天壤之别?答案在于“一切都靠积累”。绝大多数的成功与智商没有任何关系,而所有的失败都与且只与时间有关。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除了智力,体力,财力,还需要长期的积累。时间花在哪里,就在哪里出成绩。
我很认同李笑来老师的观点“活到老,学到老,是一种生活方式。”
以前,我的业余时间用来追剧十字绣。现在,我的业余时间用来读书写作。两种生活方式我都喜欢,并不是说现在读书写作的时间长了,人就变得特别了,在我看来都一样,都是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