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产品小白。
最近我在思考了一个问题,就像我很讨厌别人说心理学是算命,心理学是占卜一样。我似乎也很讨厌一些让我理解不透的东西,包括人性。可能是我太年轻了。我很想感性的写一片关于产品的文章。没有数据,只有感性。
互联网产品上有很多的说辞,就像某知名的互联网线上培训,他们要求做感性的产品。我觉得我们产品人应该有足够的感性。互联网行业在产品和交互以及用户体验上,总是有那么模糊。模糊点就是让我们进行探索的点,就是能够快速发展的点,即便是发展有平台期,因为它的模糊,它一定会发展。这一点是毋庸置疑。
现在的产品越来越多确立了自己的用户,慢慢的有了客户,特别是教育行业。付钱的是一部分人,用产品的是一部分人。我一直很讨厌进入教育行业,因为我很怕教育的责任。言传身教,似乎都不知道怎么样才是对的,都不敢犯错,因为一个小的错误,可能改变了一个孩子的一生。
曾经有个朋友,他们一个团队设计了一个产品。早教产品,开发智力。他们把目标用户定位家长,找到家长的痛点,但是是孩子们在用这个产品。我就一直在问自己,这是对孩子们好,还是消除家长们的恐慌。客户是客户,用户是用户。我一直觉得始终应该站在用户的角度,而不是客户。但是客户是我们经济来源,我们又要讨好他们。那么作为一个产品人,平衡关系该怎么平衡。
其实抛出这个问题,并不是很难。解决问题才足够的困难。有时候你会发现困难就像一个黑洞,一旦闯进去了,就开始在里面一圈一圈的转。何必呢?再从门口出去啊,再去看看最初啊。家长的痛点是什么?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么怎么样服务好我们的用户,我们的客户不就欢喜了。那么为什么我们不站在最终的用户身上去思考。目标用户始终是我们足够讨好的,足够满足他们需求的。而客户只是利用我们消除他们的恐慌。短期的效果确实能打动客户,但是我们要把眼光放长远,看到的是我们的真诚。我觉得即便是在这个人心惶惶的时代,真诚永远都不过时。
用心,是我们最不能缺少的东西。我喜欢教育,所以我恐惧教育,我对他的要求太高了。因为我想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长。产品满足的不是老师、不是家长、而是学生。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怎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家长和老师让孩子健康成长。
就像一些智慧校园产品,科技便利用户的同时,是不是让学生思维更加懒惰,通过各种途径学习那么是不是他们更加没有耐心了。以前的资料是前辈们泡图书管泡来的。而现在的孩子只要动动手指,那么他们会自主的学习吗?知识获得那么方便,似乎就显得没有那么的珍贵。
这是我想说的,因为我是小白,所以我敢说,所以我想写这篇能够提醒我的文章,等我那天自己也淹没在利益的浑浊海洋里,还有我的初心拉我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