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高考都牵动着万人心弦,无论是学生和学生家长,抑或是老师,甚至只是旁观者,无不关注此事。十一年前,我也曾经作为一名考生,走进高考的考场。十一年来,每次回顾高考都觉得当年的经历乏善可陈,但仔细咂摸一下,好像还是有点淡淡的味道。但无论如何,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悔恨,觉得自己其实可以做得更好。尤其是看到班上或者认识的人,原本并不如自己的,结果考得更好,甚至成了当年的“黑马”,那就更添一股怨气了。黑马可大可小,怨气却可以冲天。
据说当年中考我算是一匹“黑马”,当年中考原本是要考物理化学的,这对于理科极其弱智的我来说,就是灾难。偏偏那一年非典来袭,整个社会都被影响到了,包括当年中考。那一年取消了物理化学和历史政治的考试,这对我来说绝对是个福音。我也正是因为这个,再加上数学的超常发挥,才得以进到县一中学习。

高考就没那么幸运了,事实上,我一直认为自己在那年高考中考砸了。英语是我的强项,对于一个高中三年有两年被人戏称“英语王子”的我来说,高考英语拿到140分以上应该是稳妥妥的,结果才133分,还在非常简单的单词拼写上犯了低级错误;数学考试一下来,我就立刻意识到因为一时疏忽大意有道题做错了,而且那道题的分数不小,虽然当年的数学已经很不错了,但我仍然满腹遗憾;最要命的还是语文,语文和英语是我最喜欢的科目,选大学报专业我在中文和英文之间徘徊很久最终选择对外汉语,就是因为语文和英语我哪个都不想放弃。结果在语文上我还栽了个大跟头,而且当年的现代文阅读是林清玄的《阳光的味道》,这篇文章在高中三年我不知道读了多少次,自以为还是有所心得的。谁想到,等成绩出来,我的语文成绩只有98分,我的心那真是哇凉哇凉的,过了很久都没缓过劲儿来。多年之后,我想做语文老师时,面试官问起我的高考语文成绩,我只能羞答答地告诉人家,那年我没考好只有98分,还不忘多说几句,什么整个正定县也没几个人拿到100分以上云云,总之都是为自己开脱。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觉得自己考得好,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考砸了”才是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刚上大学时,同学们聚在一起回顾自己的高考经历,那简直就是一个控诉大会,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自己考得很差,觉得那次考试简直就是自己所有考试当中最差的一次。甚至有些人还会抱怨好几年,记得一个大学同学上了大学二年级了,还在抱怨当年的高考如何考砸,抱怨当年报志愿疏忽大意不然怎么会来到杭师大这么个破学校。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我在大二时的一次听道中,听到讲台上的牧者回忆当年的高考,说自己高考考得很糟糕,所以读了仅仅是浙江大学的经济学。对于一个身在二本二三流学校的我来说,情何以堪。不过我也明白,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把自己所有的经历都归结于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考砸了”,会让自己在人前人后轻松很多。
多年以后,我们确实可以发现,考上怎样的大学对于以后的生活确实有很多的影响的。这也是为何我一定要去考浙江大学的研究生,总之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更高的台阶,让自己有更多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很多人估计也有类似的目的,所以会有各种各样的努力,总之不想“就这样算了”。我在浙大读书时,小组的一个姊妹告诉我,他的一个同学上了一个三本的大学,后来考研究生考上了清华。我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我一直都认为,只要肯,还是有很多机会去突破牢笼的。

活到30岁,我是真的体会到,从出生之日起,一个人的命运就是在不断的“砸”的状态之下一步步挺过来的。真的是“挺”过来的。很多事情不是我们能够改变的,那些力所不能及的各种现实条件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之后的人的发展和提高,导致我们如何努力都会感觉差某些人很多。其实我们不只是“考砸了”,归根结底可能是因为我们“生砸了”,就是在我们出生时就没生好,导致我们没在一个多好的家庭里,不能拼爹不能拼妈,“恨爹不成刚”,导致我们无论怎样拼搏,总是在一个小圈子里打转,再怎么突破,都有无限小的瓶颈将我们几乎所有的努力重置归零。
但总归我们还是在努力的,一直在渴求超越,至少是超越自己。我现在能够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在一定程度上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我每次想来都觉得不可思议。要知道,我刚进大学时就像是个懵懂无知的白痴少年,看着身边花花绿绿的风景,我简直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般滑稽可笑。当然,那仅止于大一,等到上了大二,就有人叫我“老大”了,到了大三不知为何已经有很多人向我倾诉烦恼希望获得我的解答了,甚至在大四时,我还辅导过一个考了三年清华研究生都没考上最后无奈调剂到杭师大的郁闷研究生。
http://7xo6kd.com1.z0.glb.clouddn.com/upload-ueditor-image-20170608-1496917906773074093.jpg
刚进大学时,我怀着一种深深的自卑感。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我们对英语的要求相当之高。当我看到班上每个人的英语都比我高出一大截时,来自小县城的我真的感到无地自容。为了能够学好英语,我在进入大学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利用自己还不太懂的计算机知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了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听着录音试着把全文背过。直到现在,我还能把其中的经典段落流利地背出来。我还在一些网站上搜索VOA的录音,反复听做各种听力练习,等到大学毕业,我不敢说我的英语成绩在班里排名多少,毕竟每个人都在进步,但至少我自己的英语水平已经能够让我找到很多自信了。也因为当时我的那些努力,才让我有了做英语老师的能力和机会,在毕业之后靠着这个挣得一份养家的工资。
我大一的时候什么书都没看过,哪怕了解几个作家,也是通过盗版书看来的。到了大学,我有了足够的时间,我用了相当多的时间去读书,我记得有段时间我几乎是早上图书馆还没开门我就过去图书馆闭馆我才回来,每天都在图书馆里浏览各类图书。也正是我随便乱翻,我才偶然接触到了哲学,谁能想到我竟然会爱上哲学还考了哲学系的研究生?我接触到哲学之后还跑到英语系跟着一位英语教授学习哲学,甚至还主动参与到他们的讨论小组中,那种学习小组没有学分没有强制,仅仅就是为了一种爱好和一种对人生的探索。那时候我是真的感觉到了自己的蜕变,从别人背后战战兢兢的小孩子成长为一个有了自己独立思想的成年人,那种喜悦感是从未体验过的。

这不是哪所学校带来的,就是我的母校给我的。当时杭师大并不是多好的学校,远没有现在这般有名气。但杭师大的存在,整个地滋养了我的精神世界,她的老师、她的图书馆、她的操场让我获得了从身体到灵魂的满足。能够让我在多年之后仍然觉得那四年的时间是一种恩赐,让我每次想起都能不住地感恩我所信仰的上帝。
多年以来,尽管我仍然认为当年的高考考得不够完美,但我很少认为那是一次“考砸了”的考试。因为那一刻的经历和成绩,并不能决定后来人生的全部轨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