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古至今,“三百六十行”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迁而不断变化,有无数的工种湮灭在历史的巨轮下,也有许多的行业成长于新时代的沃壤中。纵使高效多能的机器逐渐取代人工,那些“不知道什么时候传下来,从小看着就会了”的传统手艺,依然扎根在碌碌红尘,盛开于童时记忆,平凡而令人惊艳。
民间传统手艺人,往往被外人惊叹于巧手能艺、惋惜于糊口艰辛、痛心于后继无人。殊不知,他们都拥有着平凡赤子心、痴心工匠魂,无关过往、他人和未来,只讲此刻、热爱与钻研。近日,记者走入通安,寻访民间传统手艺人,记录人文风采,弘扬赤诚匠心。
“木桶里学问大着呢,几十年也没摸透。”
倾盆大雨下的树山村游人寥寥、静谧宁远,一条大黄狗懒洋洋地趴在树山木桶坊门口,偶尔伴着敲击的“砰砰”声摇晃两下尾巴。走进木桶坊中,制桶师傅顾红达正在箍桶,旁边摆放着数个操作台、整面架子的工具和许多已经完工的成品。
![](https://img.haomeiwen.com/i6217423/a00cddb8f800fc1d.png)
对记者来说,这些大同小异的成品都叫木桶。闻言,顾红达笑了,“我手上这个叫甄子,蒸糕蒸米团的,云泉寺也买去蒸素食。”这样45公分高的甄子,顾红达大概要做一天半。托盘、米桶、脚桶、子孙桶……顾红达兴致勃勃地给记者“科普”起木桶知识。“苏式木桶,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桶面是弧形的,制作更费工夫但也更美观,这是其他地方都没有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6217423/404ab39ba2485e9e.png)
顾红达出身木工世家,自小学习木工手艺,最后却独独爱上了木桶。“木桶学问大着呢,几十年也没摸透。”说起木桶制作,顾红达眼神发亮,滔滔不绝,“用来制作木桶的木材跟各地气候和空气湿度有很大的关系,我经常上网看木材知识和最新研究。比如我这边销量最高的泡澡桶就分老杉木和欧美橡木的,老杉木是专门挑在建筑上使用过的好杉木,不吸水、不渗透;欧美橡木则多用于制作酒桶,保温效果更好、更防腐。”
![](https://img.haomeiwen.com/i6217423/8200a1e000860f32.png)
在经年累月的不断制作中,顾红达自己摸索出了用弧形小圆片和契口来拼接木材,在大多数制作中可以替代竹钉和胶水,让木桶变得更加稳固。顾红达说,虽然没有学徒继承木桶手艺,但在东渚、东山、木渎、昆山等地,还有一些坚持制作苏式木桶的手艺人。“我们建了个群,经常交流心得,切磋手艺,分享最新木桶制作动向。”为了普及苏式木桶民俗文化,顾红达还耗时一个半月给35种苏式木桶做了巴掌大的同比模型,在2017年树山梨花节上进行展览。
图文来源:苏园六记
更多匠心美物,竹兰里为你挑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