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我之前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印象深刻:父母等着孩子感恩,孩子等着父母道歉。
于是我突然间就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父母和子女之间存在着深不可测地代沟,而且永远也越不过去。其实,那不过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站在了自己的立场上,忘记了去体谅对方。
作家梁晓声曾这样说过:“爱是双向的,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没有孩子对父母的爱,这种爱是不完整的。父母养育孩子,子女尊敬父母,爱是人间共同的情怀和关爱。”
其实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我们不是不爱我们的父母,也不是不爱我们的孩子,只是我们爱的方式出现了问题。
《不去伤害,也不被伤害》这本书就是一本关于父母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沟通的指导书,这本书的作者陈志恒老师是一位心理咨询师,他有10年的校园观察记录者、中学心理辅导教师的经历,所以这本书是以真实的案例为背景,教我们读懂孩子的语言和行为背后的意义。
作者在书中提出:“教养孩子必须遵守一个原则:不希望自己如何被对待,就不要如此对待孩子!成人需要被尊重,孩子也同样必须被尊重。既然自己不喜欢被拿来比较,就不要拿孩子的成绩和表现与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
当我读到这一段的时候,内心五味杂陈,因为我就是那个从小到大,被比较着长大的孩子。而且永远是那个,哪怕做得再好,父母也会变着法儿的挑我刺的那一种。
我有一个表妹,跟我一样大,所以每次逢年过节家族聚会,我们俩的成绩总会被拿出来比一比。如果我语文考得比她高,数学比她低,我父母就会数落我脑子不够用,说话做事没有逻辑。
当我数学成绩比她高,语文成绩比她低的时候,我父母又会说我字写得丑,理解能力差或者是粗心大意等等。
直到现在我有了孩子以后我才能明白他们当时的想法是自谦或者称得上是虚伪。他们就觉得自己哪怕做得再好,那也不能自己夸自己,而我作为他们的孩子,自然也是不能夸的。
但是这件事情带给我的阴影却是巨大的,从小到大,我都排斥亲戚聚餐,家族聚会,因为我会觉得那些“道貌岸然”的大人们“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所以我非常认同作者在书里提到的观点,我们可以去比较,但是我们应该去和昨天的自己进行比较,而不是和他人比较。
我想,如果我爸妈他们知道这件事对我影响这么大,他们也不会一直贬低我吧!因为他们不懂,所以我不怪他们。但是,我不会再去犯这样的错误,让我的孩子难受。
这本书里面还有很多其他的观点,可以帮助父母缓和自己和青春期叛逆孩子的亲子关系。
就像作者自己所说的:“愿你在每一段关系中,都能获得滋养与成长”。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