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假期约上几个同事,去公园闲逛,欣赏春日风光。
春日花开有那么一群群的人,可以明显的看出他们跟伊朗人的区别。大多还年轻,都是男性,从约莫十五六的少年到三十多的大叔,说着有点口音的波斯语。一般都身型消瘦,甚至让人感觉到单薄,发型不知道是抹了发胶还是因为好几天没洗,油光发亮的盖在头上,多数都是卷发。哪怕他们穿了新衣,有的是西装,有的是皮夹克,有的是色彩艳丽的外套,脚上穿着勾勾鞋,我还是能清晰分辨出他们是在伊朗打工的阿富汗人。各个工地上的小工,各个楼里的清洁工等是他们从事最多的工作,平时难得见到他们出来,尤其还是一群群的,大约也是因为伊朗新年,工地停工,于是也三五成群相约到公园踏青吧。
看到他们,我总是会去猜,他们为什么来这,过着怎么样的生活?
阿富汗和伊朗接壤,主要的语言又是波斯语,几年前伊朗收入相对还不错的时候,到伊朗打工成了贫穷的阿富汗人最佳的选择。哪怕这几年伊朗因为汇率贬值,很多阿富汗人的收入已经不足100美金一个月了,还是好于缺少工作机会,甚至是经常面临恐袭和战争的家乡吧?至少在伊朗,不用太去担心安全问题。
而这么多阿富汗人在伊朗打工的另一个原因,是大多数伊朗人自己不屑于干那些底层的工作,哪怕吃穿困难,还是觉得自己应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记得几年前和跑遍了中东基本所有国家的好友聊伊朗和巴基斯坦的差别,他有一个特别好的形容:伊朗和巴基斯坦最大的区别在于,伊朗给人的感觉是祖上曾经富过,所以哪怕现在家道中落,该有的派头还是得有,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是整洁干净的;而巴基斯坦给人的感觉是祖上穷了十八代,一直是穷人,所以哪怕首都伊斯兰堡都给人感觉脏兮兮的。伊朗人不愿意做这些苦活累活也是祖上富过以后高傲的一部分吧。
一个更穷困国家的人们到另一个穷困国家打工,拿着微薄的收入,也许还要寄给老家给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女吧。仔细想想,很多农村的中国人,在二三十年前,不是一样离家到城市打工,靠着打工的收入养活全家。好在,中国发展起来了,好在所有人看到了希望。我不知道与这些阿富汗人而言,他们心中有没有希望。
回去的途中,经停红绿灯口。一个约莫5,6岁的小女孩可能是看到我开着好车,就来敲窗。因为几年前的不愉快经历,我本不想开窗给钱,但是小女孩几次在我车头徘徊,个子小我甚至看不清她的身体,我怕一会绿灯了碰到她不安全,示意她过来,给了点小钱。她愉快跑过去和坐在路边的不知道是母亲还是谁去说收到10万里亚尔,那个母亲手上还抱着一个更小的小娃。她们的明天又会怎么样呢?
好在,不管你拥有什么样的权势,金钱,很多东西还是公平的;呼吸一样的空气,享受一样的阳光,渡过一样的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