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的冬天最近终于恢复正常了,日均18度左右。
然而尽管是这样的春天的温度,每个早上,我也是一副灌了铅的模样。
起床难啊,起床难。
每天晚上十一点前,我都愤懑地调好闹钟,6点40分,每个晚上我都坚信,自己第二天能刷新之前的赖床现象,一定能早起做些什么。
然而,没有然而。
我总是把手机放在床尾。
闹钟一响,睁眼一片黑漆漆,就那样一下关闹钟的时间,冷不醒我,却让我有更快的速度躲回被窝,缩成一团,重新把被窝暖起来。
说好的起床看书呢?说好的起床学法语?
昨天11点才睡.....
今天好像有点累....
今天就多睡一会儿吧...
今年我似乎有特别多的理由。
不知道是年纪大了的缘故,体质差了?
我似乎失去了那种一跃而起,奋起读书的干劲。
为了拯救自己,我也试了很多办法。
一开始,像以往一样,我是希望自己早起能看看法语单词的。
我迫切地希望自己能早起,然而背单词的决心似乎拗不过床板,计划多次实施失败。
我也试过与姐姐打赌来刺激自己早起。
“明天要是我能六点半起床,你就给10块钱我哦”
这样的对话曾多次出现在宿舍中,我姐姐从最初的看好戏状态逐渐转变成置若罔闻。
我就想,床魔的力量越来越大了,无聊的法语单词不足以与它对抗,我要使出我的法宝了!
看电影是我的一种享受。
这段时间我都在恶补法国电影,所幸,法国很多电影都非常值得看。
每当晚上结束了在公交车的观影时间,回到宿舍,我都有点意犹未尽,因此,我决定利用早起的时间来看电影。
由于我是暂时寄宿在姐姐宿舍,同住一间房间,如果要看东西,那就必须搬个凳子到阳台,而不能直接开灯坐在床上慢慢看。
我下载了很多人好看的电影,历经多次实验。
前一个晚上吸引人的电影,经过了一个晚上,似乎变得毫无吸引力。
被子里面我心里总是想着,待会坐公交的时候看就好了。
我也曾试过躲在被窝里看,长期一个固定观影姿势让我更加疲乏...
被子里面我心里总是想着
竟然连电影也不能拯救我的早起?
于是,我改变计划了。
或许早上适合更温和的活动。
我去图书馆借了一些想看的书,利用早起的时间看一会儿书,听着就很不错。
然而我似乎被睡神附体了,或是做梦太过疲惫?
床到阳台的那两米,似乎是人生中一个巨大的鸿沟,再加上室内室外巨大的温差,似乎早起看书这个行为只能放到夏天。
你以为我就此屈服在南方的假冬天中吗?
昨晚我想到一个新办法了。
我故意把闹钟放到阳台外面,第二天早上,一当闹钟响起的时候,我就必须把自己挪到阳台,才能关掉手机。
而当我成功把自己挪到阳台,那就成功一大半了,接着就可以看书或者看电影了!
我带着对自己无比的信心入睡,并确信自己这次一定能成功早起!
可惜。
漫长的一夜似乎给我添加了疲劳的催化剂,我的身体越睡越沉,暖烘烘的被窝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不断把我往里面吸。
闹钟并没有偷懒,准时响起。
我就如计划那般,赶紧起床,跑到阳台,关掉了闹钟。
而后由于太冷了,我跑回床上取暖,于是就没有然后了。
每每出现这样的情况,我都只得在床上,在心里不断数落着自己,数着数着,竟然又睡着了....
现在看着别人各种晒早起,晒营养早餐,晒健身房减肥成果,我又回归到那种羡慕的场景。
而回想上一年,我何曾不是这个样子?

那个时候,为了挤时间来学习法语,睡前,中午,搭公交时,我都用来学习。一整天都是意气风发,永远不会疲惫的模样。
晚上十点半准时睡觉,就算是打雷也没能吵醒我。到了第二天六点半或者六点准时起床,毫无困意,不用闹钟,我就像鲤鱼一般一跃而起,开灯,穿羽绒服,一气呵成,而后坐在桌子前开始学习,开始一整天热气腾腾的生活。
每天早起,每天运动,总是一副所向披靡的模样。
当时我是住在别的地方,房间只有我一个人,我想开灯就开灯,想放屁就放屁。
对于早起难?什么?早起难吗?
对此我只是嗤地一笑罢了,而后搬出那套理论与实操情况,给了无数想早起的人建议。
“早起一点也不难啊。十点多睡觉,整个人睡饱了,六点都准时醒来,一点儿也不困,醒来后我都不太想睡觉了,你们也试试早点睡吧,真的不想起都得起来啊!”
到了如今,时光荏苒啊,过去的光彩一去不返。
现在的身体,总是很疲惫的感觉。
没熬夜,没加班,每天运动,十一点前睡觉啊!
身体没缺维生素A,B,C,D,E,倒是整天一副缺躺的模样。
难道我从百灵鸟变成了猫头鹰了吗?
如今的环境不适合我当时的开灯学习模式。
如果想呆在床上,只能听音频。
想看东西或者读书,就必须到阳台去。
身体累不是什么问题,心累才可怕,只要我有这颗学习的心,我总能克服睡魔。
每个人每天都是同样的24小时,每一天都是永恒短暂的一天。
我不相信自己年纪轻轻就到了这种力不从心的状态。
突然想起了鲁迅刻在书桌的早...
想起了那些悬梁刺股的励志学习故事...
环境对一个人影响非常大,我必须要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努力抓住早起的时光,除了盼望夏天快点到,找些实用的办法!
把起床难重新变回醒了不想睡的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