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为
米歇尔·奥巴马的自传《成为》,我读了三遍。作为妈妈,需要跨界阅读,因为她比育儿工具书更有智慧和力量,不断滋养我们的心灵。
这是一本充满力量的书籍,一经翻开就无法停下。米歇尔用一贯幽默、诙谐、坦率的口吻,讲述她的童年时光、求学经历、婚姻家庭以及白宫8年的生活,带领我走入她的世界,了解她的过往。
这本书让我看到米歇尔真实的一面,像我们普通人一样,她也会害怕、也会挣扎、也会惶恐不安,也会太过在意他人的眼光。我相信你也能从书中看见自己。一切都是那么真实,那么贴近自我,值得细细品读。
书中前言写道:大人问孩子的一个最没用的问题就是,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好像长大就是终点。好像在某一个时刻,你成为了一个什么,然后一切就结束了。
从贫穷黑人女孩,成为哈佛毕业生、美国前第一夫人。对于成为,米歇尔有着自己深刻的见解。在她看来:
“成为”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到达某一特定目标。相反,我认为“成为”应该是一种前进的状态,一种进化的方式,一种不断朝着更完美的自我奋斗的途径,这条道路没有终点。
在不断成为更好自我过程中,对于自信、接纳和信念,米歇尔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体会。
关于自信
虽然米歇尔在书中经常提及,她对自己的出身很不自信。
“我不够优秀,不够优秀”这句话无数次在她自己的脑海中出现,即便她成为第一夫人,这个质疑也会出现。而且它就像一个恶性细胞,会不断裂变再裂变。
幸运的是,米歇尔的父母教会她自信的勇气。在米歇尔兄妹两人的培养中,父母一直传递着这样一份价值观:不要限制自己的选择,要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信心,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她的父亲弗雷泽教她努力工作,保持开心,信守承诺,从不怨天尤人;她的母亲玛丽安给她树立榜样,教会她宽容,独立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做出自己的选择。
同时,她自己也在一次次的行动中不断加强着自己的自信,用成就感来超越自卑。
无论是在幼儿园,自己非要跟老师争取重新读一次单词,还是大学招生老师质疑米歇尔不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料儿后,她依然凭借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最终考入,并用行动证明给自己看。
关于接纳
丈夫贝拉克总会把袜子乱丢,而在米歇尔的世界里,一直都是一切井井有条。但后来她想到她大学的好友苏珊娜,她也会把运动服扔的满地都是。
这才让米歇尔意识到,原来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些人这样生活着,把自己的东西堆成一堆,从不觉得有叠衣服的必要。是苏珊娜的故事让她能够接受贝拉克,那就是,世界上还有其他的生活方式。
而接纳不代表我们放弃自我,去适应对方。接纳,是对差异的理解,全然的接受。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特别打动我。贝拉克有时候说“快到了”“在路上了”,米歇尔为了让女儿能见到爸爸,就等啊等,结果有时要等待很久。
后来米歇尔决定不再等待,她逐渐意识不应该和女儿去让这个男人成为家庭的核心,她制定家里的日程表,6点半吃饭,7点洗澡,读书,拥抱,最晚8点熄灯。
这个作息是雷打不动的,这就把责任放在贝拉克身上,他要么赶得上,要么赶不上。
她不希望让女儿认为生活是要等男人回到家才开始。她让女儿们知道:我们不等爸爸,是他要赶上我们。
这让我看到一个女性在成为我们的道路上,全然地接纳两个人的差异,但又从不放弃自我,这才是幸福婚姻原本就有的样子。
关于信念
米歇尔年轻时,同样迷茫过。在她二十多岁的日记中写道:
首先,我对于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感到非常迷茫。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我想以怎样的方式为世界作贡献呢?其次,我现在对自己和贝拉克的关系非常认真,我感觉需要更好地了解自己。
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为世界做贡献?问题的答案都源于她内心的信念,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一些会持续产生影响的事情。
在帮助丈夫竞选总统时,米歇尔最终发现:我们做的不是一场单纯的竞选,而是要让政治在未来变得更好——更少被金钱驱动,与普通人关系更加紧密,最终让人充满希望。即使我们最后没有赢,但我们取得了重要的进步。不管怎样,他们的工作都不会白做。
当米歇尔成为美国第一夫人后,她在白宫开垦花园,在全美推广健康饮食,帮助减少孩子的肥胖发生率。
她四处演讲,致力于帮助女性实现家庭和事业的平衡。她到大学宣讲,让更多的女孩子知道生命有很多的可能性,作为女性在这个世界上依然可以有自己存在的意义。
谢谢这本书,她让我看到一个来自芝加哥南部的黑人小女孩如何发掘自己的能力,并运用它来赋予他人力量。
我相信,她的这段人生经历能激励更多的女性找到勇气,成为她们渴望成为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