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从阅读开始——儿童阅读决定民族未来
朱永新 守望新教育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营造书香校园]
改变,从阅读开始——儿童阅读决定民族未来任何一个儿童,他们终究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在这壮观的大景象中度过他们短暂的年幼、年少时光,每年都有人为他们挑选一个数量恰当的不长的名单,这功德虽不伟大,但意义却很绵长。——梅子涵《阅读的力量——新教育实验的学生阅读素养报告》
好童书孕育好儿童,好儿童建设好中国。给最美丽的童年,选最美好的童书。——朱永新《阅读,我们一起攀高的天梯——明天的责任,在今天你我肩上》
儿童,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语,但是,我们真正理解他吗?儿童阅读,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词语,但是,我们能够真正有效地行动吗?《改变,从阅读开始;阅读,从儿童开始;儿童阅读,从文学开始——2018年领读者大会》
改变,从阅读开始——儿童阅读决定民族未来改变,从阅读开始
作者|朱永新
2017年领读者大会
改变,从阅读开始——儿童阅读决定民族未来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我们很少认真思考:每个人的精神是怎么成长起来的?个体精神成长的历程是怎样的?如果把精神成长与躯体成长做个比较的话,躯体的成长更多是受遗传和基因的影响,个体的精神成长却不完全依靠基因和遗传,而与后天阅读息息相关。
个体的精神发育历程是整个人类精神发育历程的缩影。每一个个体在精神成长过程中,都要重复祖先经历的过程。这一重复,是要通过阅读来实现的。
改变,从阅读开始——儿童阅读决定民族未来人类的历史有很多的精神丰碑,要达到或者超越那些精神高峰,阅读和思考是唯一的途径。只有通过阅读,通过与孔子、孟子等先贤达人的对话,才能达到他们那个时代的精神高度;只有通过阅读,通过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交流,才能达到他们那个时代的思想境界。
人类精神的阶梯就这样随着重复阅读不断延伸。如果没有这样的重复,人类的精神就会退化,就会衰落。没有阅读,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境界可能还远不如文艺复兴时代的大师们,甚至还不如更早以前的历史阶段。
改变,从阅读开始——儿童阅读决定民族未来我推崇书籍阅读而不是网络阅读。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在书里。尽管我国目前的网络阅读人数已经超过了纸质阅读人数,但我认为,人类最伟大的思想还处在离线状态。网络上更容易吸引眼球的是信息、广告和娱乐的内容,人类的理解,特别是人类理性的洞察力,通过网络很难获得,智慧的内容在网络上更是凤毛麟角。对人类思想的进化而言,对个人思想的发展而言,从信息到知识到智慧,就像一个金字塔,它是精神与智力逐步升级发展的过程。唯有通过书籍阅读,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将每一个人的智慧汇总起来,才能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
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体心灵的成长,不可能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变得更加富有,但我们一定可以变得更加智慧。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改变我们的长相,但一定可以改变我们的品位和气象。有些人相貌普普通通,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令人如沐春风,你会觉得他深邃厚重,觉得自己得到很多启迪。人的相貌基于遗传无法改变,但是人的精神可以通过阅读而从容,而气象万千。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延长我们生命的长度,但一定可以改变我们生命的宽度,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人的生命长度有基因等先天因素在起作用,而后天阅读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宽阔而充实。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在有限的生命当中欣赏无限的美景,体验精彩人生。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实现我们的人生梦想,但一定可以帮助我们更接近我们的人生梦想。
阅读,对个体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
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很久以来,我们一直都仅将阅读看作个体的行为。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我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共同阅读决定了其精神力量,而精神的力量对于一个国家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起着关键作用。国际阅读协会在一份报告中曾经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犹太民族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民族。在以色列本土,大概有600多万犹太人,全世界的犹太人加起来不超过3000万人。这个在公元70年以后就失去了祖国、到处流浪并寄人篱下的民族,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多世界级杰出人物?
看看这些伟大的名字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海涅、卓别林、毕加索、门德尔松、柏格森、胡塞尔、大卫·李嘉图、卢森堡、基辛格、斯皮尔伯格、玻尔、费米、罗斯柴尔德家族、摩根、洛克菲勒、巴菲特……在全美200名最有影响的名人中和100多名诺贝尔奖得主中,占美国总人口2%—3%的犹太人占了一半;在全美名牌大学教授中,犹太人占1/3;全美律师中,犹太人占1/4,华盛顿和纽约两地的大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犹太人占40%;美国的百万富翁中,犹太人占1/3;全美文学、戏剧、音乐的一流作家中,犹太人占60%……不胜枚举。
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几乎都被犹太人改变过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改变过或依然在改变着人类对社会和历史的观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改变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人类对物理世界和时空的认识。《货币战争》一书甚至认为,是犹太人掌握着当今世界的金融命脉。
一个民族获得这些杰出成就,靠的是什么?是智慧。而智慧的背后,是犹太人精神成长历程中对于书籍宗教般的情怀。犹太人嗜书如命,将阅读置于很高的地位:每4500个犹太人就拥有一个图书馆;在以色列,平均每6个人就订一份英文报纸;犹太人会在书上涂一层蜂蜜,让孩子一生下来就知道书是甜的,他们还喜欢将书放在枕边。这种对书的迷恋和敬畏之情,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我认为,阅读对我们不断强化文化认同,凝聚国家民心,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公民素质,淳化社会风气,建构核心价值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曾经提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提出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但是讲了这么多年,我们却一直没有寻找到最有效的方式。倡导阅读也许是最佳切入口。
我们所处的时代,几乎与所有快速成长的时代一样,有很大进步,但也有很多问题。今天,我们的社会缺乏共同的语言,而缺乏共同语言,又怎么可能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和共同的价值观呢?
作为一个民族共同的精神密码,共同的语言从哪里来?从我们的历史中来,从我们对于世界文明包括中国经典的共同阅读中来。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思想和价值,我们的民族也只能是一盘散沙。
我们曾经或者依然拥有共同的神话和历史、共同的英雄和传说、共同的精灵与天使、共同的图画和音乐、共同的诗歌和小说,但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冷落了这些共同的精神财富。这种冷落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共同信仰的缺失、文明道德的滑坡、共同愿景的混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基础的建设,举步维艰。
为了寻找我们的历史,寻找我们自己,我们需要共读神话和历史。通过共读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炎黄的战争与结盟,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祖先的文化后裔;通过阅读希腊神话、希伯来神话,通过阅读美洲发现的历史,通过阅读南北战争解放黑人的美国历史,我们才能了解其他民族的历史和传说,才能让整个人类的文明在更大的生活圈里融为一体。
共同的阅读,是能够形成我们这个民族共同语言和共同精神密码的关键,共同的阅读,是形成我们这个民族核心价值体系的唯一途径。
我很喜欢的《朗读手册》这本书,书里面有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
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力量的养成,为了我们未来的终极前途,我们应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阅读。
三、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很多人说,我们天天不都在读书吗?天天都在看教科书、教辅书。但是,这些并不是我的阅读观所提倡的真正意义上的书,这些书相当于母亲的乳水,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很安全又容易吸收。但如果一个孩子终生都吃母乳,我相信他肯定是一个发育不良的孩子。每个孩子在两三岁之后就要开始自主进食,甚至更早。
学校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通过最有效率的课堂教育方式,将人类的知识高度集约化、效率化和组织化,在有效的时间内教给我们的孩子,作用就相当于母乳。但教科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的思想。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如果离开了自主阅读,离开了对于人类经典的阅读,就不可能走得很远,精神发育肯定不健全。
我一直认为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如果一个学校将这个问题解决了,主要的教育任务应该说就算完成了。如果一个孩子在十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离开校园就很容易将书本永远丢弃到一边,这样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成绩虽然普普通通,但对阅读养成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生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他的未来一定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学校教育不仅要像提供母乳一样给孩子们提供最初的滋养,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提倡自主阅读让孩子们学会自由飞翔。
苏联教育思想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的书,那就是学校。只要有了书,孩子们就有了阳光,有了成长的空间。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比我们现在很多村小的硬件设施还要差得多,但他每天都要和老师、孩子们一起读书,让孩子们真正走进图书的精彩世界。
一个人的精神饥饿感是在中小学形成的。古代的士大夫说“三日不读,面目可憎”,这正是精神的饥饿感造成的。人的很多习惯和能力的养成是有关键时期的,在这个时期如果适当地给予刺激,只要一学习就能够掌握。精神饥饿感的形成也有关键时期,一旦错过这个关键时期,再想养成阅读习惯,就很困难了。
现在,我国学校和学生的图书拥有量是很可怜的,民众阅读相当匮乏。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超过30万种,但是户均消费图书只有1.75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生产国,我们却又是人均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
不仅仅是普通民众,大学生也没有阅读习惯。据复旦大学的一个调查:大学生阅读本专业经典著作的只有15.2%,阅读人文社会科学经典著作的仅有22.8%,阅读专业期刊的只有9.3%,阅读外文文献的更是只有5.2%。而美国的大学生,平均每周阅读量至少是500页。美国大学是怎么上的呢?不是满堂灌,不是学生“课堂上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美国的大学首先是重视阅读,在有了共同语言的前提下再进行接下来的课程,这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对话。而我们的老师甚至二三十年来都拿着同样的备课稿去给学生们讲课,这被人戏称为“拿着一张教育的旧船票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
没有阅读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很难有阅读的习惯;没有阅读习惯,我们培养的学生就是半成品甚至是废品。面对未来的社会和挑战,他们将很难有完整的精神生活和充实的人生。
让我们的学校,都成为阅读的天堂吧。
四、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城市的美丽固然表现在它的建筑、规划和绿化上,但一座城市的真正的美,还在于这座城市里的人的品位和气质。人的品位和气质是怎么来的?是通过书籍阅读而来。我认为,最优秀的城市就应该拥有最善于阅读的市民。
一个城市最美丽的风景应该是阅读的风景,一个文明的城市应该是学习型的城市。学习型城市的美丽不在于外在的山水树木、街道建筑的感官之美,而在于内在的思想之美、文化之美。学习型城市的美丽在于有着自我超越的市民、催人上进的组织、简单宁静的生活和自觉创新的文化。这是学习型城市的生命之美、灵动之美。
学习型城市的核心要素是学习型市民,市民的素质决定城市的竞争力。著名的城市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认为,推动人类进步的两个伟大发明是文字和城市。是文字和城市的出现让信息的交换和物质的交换得以跨越时间和空间进行,而这个过程正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阅读在城市发展和城市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具有怎样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创建学习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性阅读活动,倡导阅读理念,弘扬阅读文化,营造书香城市,让读书学习真正成为广大市民群众自觉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自我发展的一种内在需求,进而确立现代市民意识,培育现代生活方式,养成现代文明行为,进一步提高文明素质,并通过阅读,让市民真正了解自己所居城市的文化,甚至积极参与塑造城市文化,从而促进城市文化由文化自觉状态走向文化创新状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和良好的人文环境。
我曾主持编写过《阅读,让城市更美丽》,这本书介绍了包括苏州市在内的很多国内外城市建设书香城市的经验。“阅读,让苏州更美丽”,这是苏州阅读节的主题词。每年的9月28日,也就是孔子的诞辰日那天,就是苏州的阅读节。我也呼吁设立“国家阅读节”,呼吁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少一点烟酒味,多一些书卷气。
有书香的城市,有阅读氛围的城市,才是令人向往的美丽城市。
阅读对一个人、一个学校、一个城市、一个民族的价值和意义,我们怎样去强调它也许都不过分。
曾经有一位儿童作家这样说,我们种一棵树的目的是什么?我们需要一张桌子,可以种一棵树。但是,如果种一棵树只是为了制作一张桌子,就忽视、蔑视了一棵树的价值。一棵树,当然可以是一张桌子。但是,同时它可以不使水土流失,是一道好风景;是一片浓荫,可以让人遮阳避暑;可以让孩子玩耍,可以拴一根长长的线,让风筝在天上飞;可以让鸟鸣唱、筑巢;可以花团锦簇,果实累累;可以千秋傲立,成为沧海桑田的见证……这就是种一棵树的价值。阅读就是种树。阅读的价值就是一棵树的价值。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承继和发展的力量。阅读作为人类行为,它源自于书籍却不限于书籍,也通过阅读绘画、雕刻、音乐,以及阅读不同的人生,进而改变我们自己,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社会,改变我们的世界。
改变,从阅读开始。
儿童阅读决定民族未来
作者|朱永新
2017年领读者大会
儿童,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语,但是,我们真正理解他吗?儿童阅读,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词语,但是,我们能够真正有效地行动吗?
我曾经说过,童年的长度决定了国家的高度。同理,我们还可以说,儿童阅读的深度决定了民族精神的高度,在这个意义上说,儿童阅读决定着民族未来。所以,我们必须重新回到儿童,认识儿童,关注儿童阅读。
那么我们今天理解的儿童,是怎样的儿童呢?我们认为,儿童不仅是一种生理上的年龄,更是一种心理上的状态。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儿童一直是缺位的,是被历史遗忘的。步入近代以来,人们才开始尝试去理解儿童。但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还停留在浅层次上,无论在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都处于摸索的阶段。就像我一直说的:童年的秘密还远远没有被发现,童书的价值还远远没有被认识。对于我们来说,童年仍然是一个黑匣子,对这个“黑匣子”的破解,我们一直在行动,但还没有具有突破意义的重大发现。
童年一闪而逝,儿童瞬间成人。如果我们认真、用心地研究儿童,如果我们用立体的思考对待儿童阅读,我们一定会发现,人类文明的王冠之上,最为娇嫩也是最为美丽的那颗珍珠,就是儿童的精神世界。
格林说,所有的童书都是预言书。早期阅读对人们的影响无疑是刻骨铭心的,是塑造精神趣味与人格倾向的,自然,也是多少能够预测未来的。我们要用儿童阅读让儿童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美丽,也要用儿童阅读去塑造儿童美好的人格,更要用儿童阅读去创造一个民族美丽的未来。
关于儿童阅读的意义与方法,已经有许多文献论述了。这里,我想借用我曾经提出的“成长六字诀”,即信望爱学思恒六个字、也就是六个纬度来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第一个字,信。
在儿童阅读之中,信,应该放在第一位,因为,这个字,决定了儿童的精神底色。
对于儿童阅读而言,信,有两个主要含义。一是要相信儿童,相信阅读。二是要通过阅读培养儿童对世界,对人的根本信任。
对于成年人来说,某些东西是难于把握和经不起推敲的。比如这个“信”字。在成人的世界中,我们囿于种种我们自己深信不疑的原因,常常会回避,逃避,甚至扭曲它。我们经常会一叶蔽目,对人性、对世界充满不信任。
然而,儿童的世界,却总能充分把握这个主题。从小马过河,到咕咚来了;从皇帝的新装,到快乐王子;儿童总能用某种单纯、真挚的方式进行独特而清晰的解读。儿童的纯粹、坚定,是我们的精神文明中最宝贵的财富。
蒙台梭利曾经说过,儿童是成人制造出来的。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只有成人的逻辑,没有儿童的逻辑。儿童的逻辑与成人的逻辑越是相近,儿童的天性也就越被压制,成长的空间就越小。
明代思想家李贽之所以提出“童心说”,就是指要看见儿童自身的亮光,相信儿童。所以,具体到当下的儿童阅读,我们如何能够遴选出最能真正代表中华文明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让孩子在童年时期,对我们的文化产生信任,产生信赖,产生信仰,这是儿童阅读不可回避的问题。
与此同时,让儿童如何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之上,建立起对于周围世界,对于人类未来的根本信任,这是时代给我们抛出的另一个重要话题。
这两个课题犹如硬币的两面,密不可分,需要我们特别用心的琢磨。
第二个字,望。
在儿童阅读之中,望,也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是激发儿童的阅读愿望;其二,是通过阅读帮助儿童构建希望,形成人生的理想。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我们更多的是用受伤过、痛过、失望过作为理由,从此对望若即若离,不再珍视。从此对理想不再憧憬,不再追寻。而在儿童的世界里,望,永恒存在,始终照亮生命。
好奇心是打开未知世界的一把钥匙,也是阅读最重要的动力。满足好奇心是发展好奇心最有效的路径,知道自己“不知道”是让自己知道得更多的最深刻诱因。只要对世界充满好奇,自己就会去寻找答案,就会走进书籍的世界。所以,满足好奇心是激发儿童阅读愿望最重要的秘诀。
孩子是由大人牵手进入阅读的世界的,无论是自觉的引导,还是无意的带进,大人在孩子阅读方面的作用无论怎么评价也不为过。爱读书孩子的背后往往有爱读书的父母。儿童是通过榜样来学习的。对孩子“给我读书”说一百遍,不如自己捧起书本读给孩子看,更不如与孩子一起读书。这也是新教育强调亲子共读的原因。
大人读书时专注的神态和满足的表情,大人之间讨论书中的人物与故事,亲子之间交流共读的心得,这些做法会比简单地把书丢给孩子去读,或者直接把书“喂给孩子”,更能够把孩子带进阅读的世界。
绝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听故事走进书本的世界,从而成为读者的。许多孩子因为喜欢书中的故事,慢慢认识了书中的文字,借助这些文字,又慢慢走进了其它的书籍,发现了新的故事。所以,儿童阅读其实不是从自己独立的阅读开始,而是从“听读”开始的。父母要把讲故事作为激发儿童阅读愿望的重要方法。
对于儿童而言,阅读是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对于人生、对于未来的基本态度和价值观的最主要的路径。在阅读之中,要给予他更多的光芒,这种光芒与儿童的内心交相辉映。它产生一种蓬勃的希望,将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它将会引领我们不断的向前。因此,选择儿童图书,重要的是从这个积极的角度进行选择。引导儿童阅读,也要从这个积极方向,进行引领。
第三个字,爱。
儿童爱自然、爱生命、爱自由,爱提问,爱思考……简单地说,儿童热爱世界,因此儿童热爱一切。与儿童之爱相比,我们成人显得那么健忘与冷漠。
我们在儿童阅读中,特别强调培养儿童对于阅读的挚爱,以及通过儿童阅读保持和发展儿童对于世界的热爱。
从儿童的天性来看,没有人是不喜欢听故事的,没有人是不爱阅读的。关键是我们如何找到他们喜欢的书。就像我们早期着迷的食物大致显示了我们的躯体特征一样,我们的精神气质多少与早期的阅读有关。这是一个互为依赖互为作用的过程。我们吃过的东西(读过的书)在塑造了胃口的同时也塑造了人自己。选择怎样的书,会培养出怎样的读者。要让孩子真正热爱阅读,首先要选择真正能够打动他们的心灵,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书籍。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伟大的书。其实他说的正是指青年时代的这种阅读,纯粹,沉醉,通宵达旦,没有功利色彩,这种感觉如爱情一样深刻而影响一生。而这种对于阅读的挚爱,基于儿童时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的培养。
当然,阅读本身也是培养儿童对于世界的爱的重要源泉。作家周大新曾经说,向孩子们推荐书的时候,应该把握两个标准,第一,这本书是否在传达爱,第二,这本书是否在告诉孩子什么东西是美。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正是因为书,把我们和整个世界,和书里书外的世界与人物联系起来。我们在物质与精神的世界中穿梭而行,书把我们心中的美好唤醒。在儿童阅读的过程之中,要注意感性的共鸣和理性的反思兼备。这就是智慧爱的阅读法,这样的过程,也就能够让儿童在阅读之中产生更多收获。
或者更简单地说,爱,就是要让儿童和世界之间,和世界上的无论图书,还是人之间,产生关联,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由情入理,推动儿童阅读的发展,进而推动儿童身心的发展。
改变,从阅读开始——儿童阅读决定民族未来第四个字,学。
一个学字,难倒了千千万万的成年人。这也许是因为成年人的世界,过于重视功利化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的过程本身。在这个意义上,成年人需要借鉴儿童的思维:学,是本能,是天性,是一种与生活和自然相处的方式。
蒙台梭利说过,儿童有一种未知的力量。几千年来,儿童真正的创造力和潜能一直没有得到重视,“这些没被采摘的果实具有极大的价值,它们的珍贵甚至胜过金子,因为它们是属于人类精神世界的财富”。蒙台梭利曾经用“有吸收力的心灵”来形容儿童强大的学习与成长能力,我们可以把儿童的大脑设想成一个强大的吸收器,外部世界的所有一切,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进入到儿童的大脑之中、心灵之中。在从新生儿到幼儿的短短几年中,儿童掌握了世界上最为复杂的语言和思维,获得了无数的知识和技能,这一些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对于儿童却是如此自然。
学,从某种意义上,其实指的就是阅读本身。阅读能力,就是最重要的学习力。之所以我们如此倡导儿童阅读,则是因为我们在儿童时期养成的这种学习力,它不仅仅是一种能力,同时还是一种习惯。也就是说,一个热爱阅读的儿童,不会成为一个厌倦学习的成人,这也就意味着,在信息时代,在这样一个必须终身学习的时代里,掌握了安生立命最重要的根本能力。因此,我们如何强调儿童阅读,都不为过。
人类几千年来创造的知识智慧与伟大思想都在那些最伟大的著作中。把最美好的东西给最美丽的童年,对于培养阅读兴趣与学习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也是有胃口的,就像饮食一样,好的食物品尝多了,自然就对垃圾食品不感兴趣了。好的作品读多了,自然就知道什么才是伟大的作品,就会寻求那些最美好的书籍。
好书不厌百回读。对于有些重要的经典,是需要反复多次的阅读的。读书就是交朋友,第一次是认识新朋友,第二次就是再见老朋友。每一次见面,就会加深一次印象,增添一份友谊。所以,在童年的早期,应该尽可能让孩子与那些最伟大的经典相遇。
阅读是学习最主要的路径。对于学习而言,仅仅做一名读者是不够的,要检验学习的成效和阅读的结果,说话与写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即把自己阅读的东西说出来和写出来,能够清晰地说出来,清楚地写出来,才表明真正的理解。而这与下面的第五点关系就非常密切了。
第五个字,思。
成年人经常宣称自己理解和尊重一切人的发展规律,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并不了解儿童,而且已经在无意识中压抑了自己与儿童的发展。
我们本可以做的更好,如果我们可以经常反思。儿童在思考这一点上,最容易被成年人诟病。可事实上,当我们从感性的角度,把儿童称之为天生的诗人时,也应该从理性的角度,把儿童称为天生的哲学家。这是因为儿童所思考的,通常都是人类最本质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宏大,并不是日常生活之中时常所见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被成人忽视,提问的儿童也同样没有受到重视。所以,这里说的思,主要是指让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善于提问、思考,并且通过阅读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维。
读书不是为了记忆,不是为了让儿童成为一个会走动的“书橱”。读书是为了让儿童活得更加明白,为了让他们知道有一个更加精彩的世界。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了思考的阅读,才是真正的深度阅读。儿童只有在阅读之中独立思考,才能够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有深度,才能够让我们的民族有高度。
因此,我们常常很关注读什么书?却常常忽视了怎么读?正是因为我们自身对于“怎么读”会导致怎样的思考,没有足够的研究。我们最容易陷入用成人意志代替、压抑儿童意志的误区。只有深切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解放儿童,从而迅速有力的真正推动儿童阅读不仅往广度上拓展,同时往深度上发展。
为了培养儿童的思考力,选择一些有挑战性的书籍是非常必要的。有些书读起来明白晓畅毫不费力,但对儿童来说只是增加一些信息量,或经历了一次娱乐生活而已。有些书读起来却有些费力,甚至是艰难,但是恰恰是这些书,会挑战和提升儿童的理解力。当然,这种难度的恰到好处是很重要的,不能让儿童望而生畏。
善于提问的主动阅读,是培养思考能力的重要方法。自发自主的阅读,会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和怀疑精神。因为,书籍打开了一个个通向世界的窗户,每扇窗户的风景都不相同。孩子慢慢地就会懂得欣赏、比较、分析,形成自己的思想。
美国学者艾德勒说,“阅读时越主动,就读得越好。所谓主动阅读,也就是能提出问题来。”主动与被动地阅读,与积极与消极的工作一样,结果是完全不同的。主动地阅读,头脑会像一个聚焦灯,会自觉梳理阅读的内容,把握内在的逻辑,厘清各种关系。提出问题,就是主动阅读的办法,会让阅读更有方向。
第六个字,恒。
儿童阅读的“恒”,也有两层意思,一是读书要有恒心,二是要通过坚持阅读培养儿童意志力,培养儿童的坚持性。
出于身心发育的特点,儿童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极度专注、异常痴迷,但是对于自己眼下不感兴趣的事物,也会显得烦躁不安无法坚持。所以,“恒”是离童年稍远的一个品质,需要时光的锻造而成。
而阅读恰恰是一个滴水穿石的过程。在当下五光十色的世界里,静静地读一本书,所需要的耐心远远超过了电影、游戏等各种娱乐。
在这样的现状下,一方面,我们用电影课等新的手段、新的方式,吸引儿童阅读,丰富儿童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另外一方面,成人毫无疑问的将要对儿童进行有效引导,以各种巧妙的方法进行各种“干预”。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父亲的礼物》,讲述了我的父亲在我童年时,每天早晨5点左右强迫我起床练字的事。这样的经历培养了我持之以恒的早起习惯,虽然没有让我成为书法家,却让我在时间上拥有了专注高效的每天两三个小时的阅读与写作,得以发展自己。所以,在我本职的行政工作之外,我业余的学术研究也从来没有懈怠。
对于儿童来说,阅读也正是如此。一旦外在干预养成内在的阅读习惯,就是让阅读成为了生活方式,就会让儿童受益终生。
当阅读成为儿童的生活方式时,我们要谈的就不再仅仅是阅读,而是如何让儿童更为全面的发展,让我们的艺术、运动、创造等各种事物,真正融到儿童的生活之中,让儿童拥有幸福完整的童年生活,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从而创造幸福完整的人生。
我相信,幸福完整的童年与幸福完整的人生,这是每个父母希望看见的,是每个老师正在努力的,也是每个儿童应该享有的。
就是为了这个神圣的目标,也是为了这样的一个美好而柔嫩、需要成人精心呵护的目标,我们今天聚在这里,再一次重复地,不厌其烦地回到儿童。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只要有一个儿童没有阅读,我们就会坚持不懈地说——阅读,从儿童开始。
改变,从阅读开始——儿童阅读决定民族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