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本书阅读,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中早就指出:“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章,像以往和现在的办法。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的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当然,叶老的这种主张并未能在语文教材和课程中落实。而统编语文教材中“快乐读书吧”的设置,则为整本书阅读打下了一定基础。但是,目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整本书阅读的情况并不乐观,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时间不够,质量不高,评价方式单一等,亟需解决。
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它有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阅读习惯。我们平时教学生单篇阅读时,常会提醒读文要深入,要拓展,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事实上,只有基于整本书的阅读,才是真正的深度阅读、高阶阅读。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更能全面了解人物形象特点,作者作品风格,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2022年版新课标对小学三个学段的整本书阅读的目标与内容要求,彰显了整体阅读素养这条主线,整本书阅读,既不能以点代面,用片段精读代替整本书阅读,回到单篇阅读的老路上;也不能以导代读,将整本书压缩、提取出若干知识点,以刷题方式代替学生原汁原味的阅读。我们必须通过教学思维的整体性、教学方法的整合性,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素养,为终身阅读奠基。
2022年版新课标还对本学习任务群作出了具体的“教学提示”。第1条,针对该任务群的教学时间,确保学生有时间阅读整本书;第 2条,针对该任务群的教学策略,强调应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第 3条,针对该任务群的教学资源,鼓励多渠道、跨媒介的整本书阅读;第 4条,针对该任务群的教学评价,关注整本书阅读全过程的评价。
关于整本书阅读,要上好三种课型,即“导读课”“推进课”“交流课”。导读课,旨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明确阅读活动开展的要求。推进课,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进行必要的组织和指导,不放任自流。交流课,在学生读完后,组织交流与分享,并适度引导学生进行更丰富、深入的阅读实践。
每个课型都可以进行导读单设计,导读单就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阅读问题和阅读任务。也可以叫作阅读单、助读单、探究单等,它是阅读前、阅读中或阅读后使用的助读工具。
我们可以和学生一个月共读一本书,一本书设计两至三张导读单是比较适宜的。导读单需要老师做好引导,注重趣味性和探索性,设计阅导读单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学情(读情),兼顾到每一个孩子的阅读水平。导读单的设计内容不能只在“外围”打转,要注重内涵、意蕴,这实际上是老师文本解读能力的另一种体现方式。我们可以站在作品内容的角度分析,抓住文本特点设计;也可以站在作者创作的角度研究,鼓励学生进行群书阅读,一段时间里集中阅读一个作家的书。
引导孩子总结这个作家写作的特点、风格;还可以站在读者思考的角度品味,教孩子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辨析人物,了解道理。
导读单可以有表格、比萨饼、曲线图、地形图、故事地图、选择题、问答题、辩论等各种形式。
在孩子们填写阅读单时,我们可以尝试跟他们一起走近作者,走近人物,走进作品,走进那个世界,多角度探讨人物设定背后的秘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