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文学作品总能以普适的生活样态,典型的人物际遇,深邃的思想价值,崇高的道德判断,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敢于审视自己,直面人生的勇气和信心。路遥的《人生》是关注当代青年成长中的典范,主人公高加林是极具生活原型的人物代表。也是当下每位读者面对社会生活中自己的一面镜子!在导读活动中,设计一些典型任务,旨在帮助学生阅读时有的放矢,但更期待学生有新的问题、新的探究,从典型的人物那里汲取智慧,获得力量,得到成长。
![](https://img.haomeiwen.com/i17456576/95858ff177ded7dd.jpg)
敢于面对就是英雄
——《人生》整本书阅读导读设计
【阅读目标】
1、拓展个体生命成长认识,在高一上学期完成余华《活着》的基础上,寒假完成路遥《人生》的阅读,实现对中学生理性思考人生的目的,使学生更清晰准确的理解活着的意义和成长的智慧。
2、提升阅读能力,在任务驱动下,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方法,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可以帮助心智健康成长的书。
3、探究人生智慧,通过阅读《人生》,引导学生从高加林的人生经历中汲取养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促使他们去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从而更好地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成长,不断走向成熟。
4、培养思辨品质,通过整本书阅读,了解路遥笔下的高加林形象,同时,引进电影文学中的高加林形象开展比较阅读,理解二者差异,进而思考作者笔下的高加林形象为何是这样的,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辨的阅读品质。
5、培养续写能力,通过小说结局,借助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心理,培养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和敢于和作者对话的勇气,大胆续写小说。进一步拓展学生思辨能力和与人生对话的能力。
【阅读内容与典型任务】
通过阅读《人生》和观看央视九套纪录片《路遥》,了解路遥及其写作成就和《人生》在当时的巨大的影响。
![](https://img.haomeiwen.com/i17456576/eaa8243c9786834b.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7456576/4012b9d6e67a2390.png)
2、列出《人生》人物关系图,梳理高加林人生轨迹,初步把握高加林命运。
3、列出小说情节结构。借助时间和空间转换,参照高加林进城前后及彻底返乡三大阶段, 全面认识高加林的人生轨迹。体会高加林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典型意义。
4、概括高加林生活的典型环境,探究环境对个人价值判断的重要影响。
5、分析“德顺爷爷”在小说中的具体作用。
6、假设高加林回到家乡后,在村长高明楼的组织下,倡导村民积极参加农村改革会议,会后大家都很关心高加林的想法,你认为大家会对高加林说些什么?比如德顺爷爷,刘立本,刘巧珍,高林星,等人物。
7、谈谈阅读《人生》后你的收获。
8、对比小说《人生》与电影《人生》中高加林形象,说说你更喜欢哪个,为什么?
9、自主在文中找两个章节探究从“农民”走向“干部”和从“干部”走向“农民”对高加林分别意味什么?那个更能表达作者的面对苦难人生不惧艰辛的勇气?
10、探究《人生》的主题。
【阅读过程】
第一阶段:通读《人生》,了解人生
分篇分章阅读,梳理出要点即可。下面任务仅供参考。
上篇《‘农民’走向‘干部’》
第一章:3-11页《高加林民办教师被替淪为农民,树敌高明楼》
1、这部代表八十年代中篇小说最高价值的小说,开篇却从环境描写着笔,你认为作者意图是什么?
2、你从小说人物高加林、高玉德父子与高林星、高明楼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中理解当时农村社会的官本位现象?初步了解高加林性格与父亲不同的原因。
第二章:12--22页《高加林不甘为农寄信叔父,河道“偶遇”刘巧珍》
3、了解高家村的自然环境和传统的农耕生活特点。
4、从刘巧珍躲着不见马栓却在河道“偶遇”高加林你读出了什么?
第三章:23--33《高加林进城卖馍遇故知》
5、高加林遇到老同学与遇到城关公社文教育专干马战胜的心理有何不同?为什么?
6、分析作者插叙黄亚萍家世背景与其同高加林高中生活有何作用?
第四章:34--43页《高加林卖馍不成,刘巧珍慷慨解围》
7、你从高加林“羞于开口、耻于见人、躲进图书馆消磨时间,终至卖馍未成”的行为中看到一个怎样的高加林形象?
8、概括是什么原因让刘巧珍“破开脸河道送甜瓜”、“骑车撵到县城”、“在大马河桥等待到下午”以及“提着空篮子奔向大马河桥”的。
第五章:44----54页《月下初吻,加林懊悔》
9、高加林在亲吻过刘巧珍后为什么感到有“一种懊悔的情绪突然涌上心头”?
10、你如何看待刘巧珍的热情与大胆。
11、你认为作者交代高加林叔父回信有何作用。
第六章:55---64《刘巧珍为爱刷牙、高加林出山劳动》
12、从刘巧珍的刷牙风波中你看到了什么?
13、了解高加林出山劳动的狠命过程,了解高加林的性格特点。
14、了解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形态。
第七章:65--75页《相约村后,接受劳动》
15、了解高刘的爱情,从狠命劳动,到主动接受劳动看高加林生命觉悟。
16、认识环境对人性格命运的影响。
第八章:76--86页《爱被揭秘,刘家施压》
17、了解高刘相爱被疯传后的农村传统道德观。
18、从高玉德劝阻儿子的行为中了解传统婚姻价值观念。
第九章:87--96页《刘立本棒打鸳鸯,高明楼心虚默认》
19、从高明楼的心理活动看高加林的性格和能力。
20、了解农村家庭联产责任制对集体制的冲击尤其对农村“官本位”的猛烈撞击。
第十章:97--106页《井口勇敢示爱,两家矛盾升级》
21、分析高加林,刘巧珍村中大胆示爱目的异同点
22、从“漂白粉”事件理解高加林口中疾呼的“现代文明的风”是什么?
第十一章:107--117页《进城拉粪、情更浓》
23、理解作者插叙德顺爷爷过往的用意
24、从高加林能进城拉粪再看农村的“官本位思想”。
第十二章:118--128《掏粪大战与尴尬,读信喜悦与激动》
25、借助“掏粪事件”理解作者“劳动啊,它是艰苦的,但也有它本身的欢乐”这句话。
26、高加林为何读完叔父的家书激动得狠狠拍了自己一巴掌?
第十三章:129——140页《叔父回乡探亲,马战胜促成加林进城》
27、分析村民围观高玉智与高明楼迎来送往行为有何不同。
28、从加林进城工作,村民“对此早已麻木,无人大惊小怪”中理解当时的社会风气。
下篇:《‘干部’走向‘农民’》
第十四章:141--150《初任宣传干事,‘南马河’报道出色》
29、加林进城后因何情绪好几天都不平静?
30、南马河报道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第十五章:151--110《高加林工作出色,黄亚萍爱慕不已》
31、通过黄亚萍的言行和心里你认识怎样的高加林形象?
32、你如何看待黄亚萍的行为?
第十六章:161--171、《雅俗对比,初感不快》
33、在黄亚萍见解非凡、含蓄表白与刘巧珍的“庸俗”寒暄中理解学识与谈吐对人的重要性。
34、为什么加林在送完“红头巾”“亲吻”过刘巧珍后,觉得这次与巧珍的相处是个不愉快的体会?
第十七章:172--181页《亚萍大胆表白,加林心动已久》
35、加林感到一场风暴就要来临-----他为之激动,又为之战栗的原因是什么?
36、加林心动的原因仅仅因为爱慕黄亚萍的才华吗?
第十八章:182---191《黄亚萍绝情斩前恩,高加林负心承新欢》
37、你如何看待黄亚萍的处事风格?
38、是什么力量让高加林告诫自己不要反抗,不要软弱?
第十九章:192---202页《高加林狠心断前缘,刘巧珍挥泪回乡村》
39、“痛”别巧珍,接受亚萍的行为中你看到怎样的高加林形象?
40、当爱情与前途发生冲突时,你会如何抉择?
第二十章:203---214页《巧珍接受现实,速嫁马栓》
41、文中作者为什么说巧珍是“刚毅”的姑娘。
42 、从马栓托媒求亲及作者浓墨重彩写巧珍热闹非凡的出嫁过程中你读出了什么?
第二十一章:215--224页《高加林‘干部’身份曝光,亚萍父快刀斩乱麻》
43、你如何理解克南妈“仗义”检举与亚平父快刀斩乱麻行为?
44、你认同身份决定婚姻甚至命运的观点吗?
第二十二章:225——235页《加林‘干部’路断,斩情归“农村”》
45、作者认为“青年人要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生活。哪怕你的追求是正当的,也不能通过邪门歪道去实现”请结合高加林的经历 谈谈你的理解!
46、从高加林“痛别亚萍”,决绝归农的行为中你看到怎样的社会现实!
第二十三章:236——248《回归农村,勇当“农民”》
47、从高加林返乡,再看高加村风土人情。
48、高加林的悲剧是谁造成的!
49、分析作者安排德顺爷爷在文末的作用。
第二阶段:专题研读(任选其一,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探究问题)
1、绘制《人生》人物关系图,梳理全文情节结构,全面把握高加林人生经历。
2、概括高加林生活的典型环境,探究环境对个人价值判断的重要影响。
3、从高加林解决爱情和前途的矛盾冲突中分析高加林性格特点。
4、假设高加林回到家乡后,在村长高明楼的组织下,倡导村民积极参加农村改革,会后大家都很关心高加林的想法,你认为大家会对高加林说些什么?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比如德顺爷爷,刘立本,刘巧珍,高林星,刘巧英,刘巧玲其他村民等人物。
5、结合小说探究“德顺爷爷”在小说中的作用。
6、小说中多次提到“劳动”、“黄土地”、“高家村”、“大马河乡”等“土味”词语,你还能在文中找出其他这样的词语吗?品品它们蕴含的意味。
第三阶段:阅读升华(任选其一,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探究问题)
1、探究高加林悲剧命运形成的原因。
2、探究高加林从“干部”走向“农民”的深层意义。谈谈高加林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3、比较:电影《人生》和小说《人生》在刻画高加林人物上的异同。
4、探究《人生》的主题?
5、阅读《人生》读后感,谈谈你的收获!
6、找一处作者在文中最能打动你的语句进赏析,感受作者文字背后的力量!
7、通过小说结局,借助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心理,通过想象和联想大胆续写小说。可以写巧珍的婚后生活,高加林的农村生活
学生成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17456576/8f323d001e3733fd.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