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外婆家的路上,儿子说起他这次历史月考情况,对了同学发来的答案,他觉得这次拿90分又凉凉了。我告诉他,历史的问答题类似语文的阅读题,要答到点子上,要从出题者的角度去思考,不要写了一大段,就只表达一个意思(这是他语文阅读、政治和历史问答题普遍存在的问题)。
讲着讲着,我又扯到了高考作文审题上来,近些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是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能否提炼出准确而又新颖的观点,与平时的阅读息息相关。
说着说着,正在开车的先生问他除了看必读书目,这学期还看了哪些书,儿子哑然,开始找各种借口,两人差点吵起来。我见势不妙,建议来个家庭阅读规则,每人根据自己的阅读时间和速度,自定每年看多少本书。我说5本,先生说10本,轮到儿子,他又提出了问题,一本书的定义是什么?我补充解释,像他闲时翻的类似杂志的《小牛顿》不能算一本书,要有一定的厚度。然后他就开始算自己一天可以看多少页,又自言自语星期天晚上和星期一晚上没时间看,最后他订了10本。等大家都定下了数量,我又开始提要求,看完一本书必须写100字以上的感受,我回忆起早几年我每看完一本书都会写一篇长长的读后感,觉得挺好,这几年脑袋变懒了,书看少了,看完了也不怎么思考,更没有写。父子俩对我的要求没异议,一致通过。最后就是罚款问题,如果没完成任务罚款多少?儿子马上说“800元”,我一拍大腿表示同意,先生也没意见。
车上的氛围缓和下来了,一路听着英文歌,开心地到达外婆家。
刚刚晚修前儿子打电话来叫送一本书去给他,忘带了,我挑了一本《巴黎圣母院》,明天让先生带去。
书,一起读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