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三角形:逆袭必备的三个策略”是《精准努力》一书中,策略篇的一个主题。
这一章节道理深入浅出,案例用的也很恰当,给的策略对普通人很有帮助。
但,因为作者给的策略主要来自于对自身的成长经验提取,(或者说是积极人格面对问题的处理策略的提炼)作者用了很多的案例,比之前写的任何一个主题都多。这种写法虽然能让读者更有代入感,更能够引起共鸣,但缺点是:阅读后如果没有即时梳理,文章少了些逻辑性的思考,最后能真正记住的反而很少,而且很费时间(喜欢看案例,大神除外)。
所以,这篇“成功三角形”是我除去案例后,提炼后的干货。
那么,开始吧。
作者的人生牌并不好,跟普通的我们一样。小学到大学遇到很多问题。后来,在梳理自己的成长经历发现,自己克服各种困难,有所成就,是因为身上存在一些天赋。
作者把这称之为:积极竞争力,也就是文章的核心。
积极竞争力有三个表现。
1,敢于做出尝试,更能抓住机会;
2,能够更好的吸收失败;
3,通过学习改变自我。
这就是成功三角形。如果觉得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可以接着往下看。
一,敢于做出尝试,更能抓住机会
人分为两类,积极型,防御型。
积极的人更容易与外界进行关联,习惯用参与者视角。
而防御的人则会保护好自己。用的是傍观者视角。
在面对机会时,防御型的人通常只关注失败的风险,而积极者则会思考如何才能成功抓住机会。
作者说:在面对问题时,只要还有方法没有尝试,就不要对自己说”做不到“。这个思考方式适用范围很大。
积极的人喜欢尝试,虽然有风险,但机会也更多。
文中,作者用自己和父亲举了个例子:一副烂牌,父亲看到失败率太高而直接放弃,而作者却想办法实现那30%的成功率。
二,能够更好的吸收失败。
真正积极的人,从不畏惧失败。
因为他们知道,每十次尝试,有一两次能成功就不错了。
人们会对成功的你说:”真厉害“。但他们很少问你经历了什么,跌倒了多少次。因为他们从心底认为,成功的人没有失败。
他们的想法幼稚又可笑
要么一开始就是成功;
要么永远成功,一次失败都没有。
有人问作者:你的人生怎么像开了挂?
作者回答:你只看到我开的挂,却没看到我挂的彩。其实,偶遇的成功也就那么几次,更多的都是失败。
当然,不是说积极的人面对失败就是无视它,而是有方法的。
1,将失败的后果写下来,主要有四个方面:物质;精神;人际;机会
物质:主要是失去的钱。
精神:对自信的打击,他人的看法。
人际:可能失去的人。
机会:后续可能的机会
将失败带来的后果,也就是各种恐惧一一列出来,并写出对应解决方案。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承受失败的能力。另一方面则不被莫须有的各种恐惧震慑
2,从根源上改变对失败的认知。
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教育,多是培养我们如何学习,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导致我们并不知道如何面对失败,不予许自身失败显得那么自然。
作者认为,在我们的人生当中,面对失败的次数远远比成功的次数要多。当你经历失败的时候,应该有用长线思维来看待自己的失败点,允许自己的人生有起伏。
要对自己多一些宽容,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允许失败的可能,成功才相对轻松些。
3,练习法则
要把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当成人生中的练习。
大家都知道触底反弹这个成语,但是对应在失败这件事上,每个人的理解可能就不一样了。
很多人会认为触底一定会反弹,就比如否极泰来。但现实是,失败之后更有可能遭遇更大的失败。想要打破这个怪圈,就应该主动从失败中找原因,而不是对着失败淡然一笑。
原因诊断是一个很厉害的技能,找出失败的原因,避免下次重蹈覆辙,这样的失败才是有效失败。
关于如何分析原因作者也有给出建议。分别是:具体归因,短暂归因,内会归。
三,通过学习改变自我
有积极竞争力的人,极具开放性,尤其是对自己不会,不熟悉的东西。
他们能够主动挑战舒适区以外的东西,而不是想,既然不会,那就干脆不去犯错出丑。
这道理谁都懂,关键是做起来没那么容易的,如何破除知易行难呢?
对于这个问题,作者给出的建议是先积累一些可习得经验。也就是从小事,容易事做起,获得一些良好的反馈,自己在不断践行过程中获得越来越积极的心态,以后在面对大事,大问题就不会拔腿就跑。
总之,最后一点道理浅显易懂,原文也没花很大篇幅。到真正重要的,难做到的就是这最后一点。
果然,没有案例,需要道理不仅解释更加费劲,而且没有说服力。
如果感兴趣,还是去看原书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