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灯录》笔记(3)——《心经》释义

作者: 陶语 | 来源:发表于2022-01-20 22:04 被阅读0次

《心经》云者,心即我也。首言“观自在”,为世尊传心要诀。自者,我也。一个“自”字,犹如寒后春雷,扶桑红日,使吾人于九渊之下,跃出于九天之上。得知此我,何幸如之。今既知有此我矣,不过为往昔习气所染,今时时以我观我,常常在此,而不在往昔所游之地,则自然成佛无疑。今日能观,已是菩萨,何况将来。故曰“观自在菩萨”。

今日能观,即是我之智慧。般若即是智慧,梵音也。只要“观自在”功夫绵密,即是我之妙行。全要深久,时节若至,自然登于道岸,故曰“波罗蜜多”。

照见五蕴非真,皆是空妄。向也,我被五蕴錮蔽,生一切苦厄。今皆度却,毫无障碍,复还此我。此我,即舍利子也。

汝向也著于色相,岂知色本空也!又曰:汝向也因离色而著于空相,岂知空犹色也!殊不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彼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遂又再呼我之名(舍利子)曰,此舍中无往不利之我,是诸法中真空之实相。不因诸法之生而生,不因诸法之灭而灭,不因诸法之垢而垢,不因诸法之净而净,不因诸法之增而增,不因诸法之减而减。是故,此我即真空,真空即此我。其真空中,并无色、受、想、行、识,以至无智亦无得。

吾人皆欲有所得,殊不知一有所得,则此我为所得者蔽之矣。今以无所得故,而真我独存。至此,遂证菩提萨埵,人法双忘也。

何以至此人法双忘?盖能依“观自在”,得无挂碍、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至于涅槃,复还此一我。有何难哉?三世诸佛,皆依此“观自在”,得无上正等正觉菩提。而今才晓得“观自在”这条修行的大路,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咒,密语也。

此法真实不虚,非同他法可比也。惟此咒最神最大,能驱五蕴之精细,使此我立于光天化日之下,故曰大神大明。盖为此咒无有加于此上者,无有能等于此者也。我今为子极力揭破。此咒即此我也。此我即此咒也。我者,乃生此咒者也。咒者,乃开示悟入此我者也。

相关文章

  • 《心灯录》笔记(3)——《心经》释义

    《心经》云者,心即我也。首言“观自在”,为世尊传心要诀。自者,我也。一个“自”字,犹如寒后春雷,扶桑红日,使吾人于...

  • 《心灯录》笔记(20)

    【清】湛愚老人著 此人神通广大不可思议。能为恶,能为善,能善恶相杂,能与心外立法,能清净避世,能度己度人,能仍旧还...

  • 《心灯录》笔记(21)

    【清】湛愚老人著 试于此刻将一切法放开,只有这听法之人,随各人所处之日常生活,无所憎爱,朝起暮眠,淡泊自适,极乐国...

  • 《心灯录》笔记(22)

    【清】湛愚老人 能悟得这个大物事(此我),乃至真至实之有,不是有无之有。若不是这个真有,如何能生天地万物?经云:惟...

  • 《心灯录》笔记(13)

    【清】湛愚老人著 心有生灭,心有去来,而此我镇日常安,观其生灭,观其去来。若能回光返照,当下瞥见,则诸心尽无,惟我...

  • 《心灯录》笔记(17)

    【清】湛愚老人著 有生来因习气深厚,不能一时即能应如是住,故要念念相应,应则一也。 无一物之此我为体,起一念要相应...

  • 《心灯录》笔记(18)

    【清】湛愚老人著 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是非耶? 如...

  • 《心灯录》笔记(14)

    【清】湛愚老人著 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污染。 又云:种种成立,皆由一立,建立亦得...

  • 《心灯录》笔记(15)

    【清】湛愚老人著 不即不离,犹是竿头语。四目相对,明明两我,无言可议,无念无思,说即多事,说离益非,只认此我便是。...

  • 《心灯录》笔记(12)

    【清】湛愚老人著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只明此一偈,大事即了。偈所云物,乃此我也。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灯录》笔记(3)——《心经》释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pss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