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一命题可以说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我个人解析就是称职的概念太宽泛,也太多元,不能用一个尺度来衡量。
但我认识的人中就有这么一位男士,他的所作所为我个人认为是很称职的,而且二十多年来他的表现足以证明这一点。
他出身也及其普通,父母在同城的一家与煤开采有关联的普通工厂,妻子是他的小学中学同学,两人从小一起上学,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成年后,女孩儿应征去了部队,男孩子在家开始尝试自主创业。
最初是开出租(当时黄面的盛行),开了几年以后,街上黄面的到处是,出租市场被分为若干份,利润薄到没有了吸引力,他就又改行做条幅刻字,这个营生也不怎么景气,无奈又做回父母所从事的机械行业,也许是从小的耳濡目染吧,也可能应老人们说的那句“龙生龙,凤生凤……”的古老笑话了吧。不管怎样,最后总算在这个行业扎根干住了,因为家族长辈都在这里工作多年,大家虽然在正规厂子里,他不羡慕,是因为受大环境影响行业缺少了生气,他个人觉得以原有的管理模式,很难焕发朝气,不如只利用对这个行业的初步了解,去做深挖,冒险投入有限资金注册公司,成败一试吧。
周围人的感觉是他当时年轻就把住机会多次跳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积累试错成本。几经周折,最后总会算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而且业务项目不断扩大,稳步前行。
如今他已有自己幸福的小家庭,儿女双全,妻子体贴贤惠,孩子乖巧可爱,老人也已退休,大家在他这个家庭顶梁柱的规划担当下,和睦相处,顺景年年。
他自己的企业也逐渐磨练成为走向正轨的成熟企业,经营项目包括在原有Mei机机械的基础上逐年增加了:建筑装饰装修、环保️、市政公用、水利水电、土石方等等多项工程。已有公司管理人员若干,分项进展每个项目都有上百人施队伍。
公司虽然头绪很多,他却没有显得慌乱不堪,他公司有个别业务和我从事销售行业有交叉,这样就有了比较多的交流机会,也因此更了解了这位创业基本成功的优秀人才。
按说经营这么个包罗万象的企业,往往会显得混乱不堪,但他却没有半点急躁和慌乱,说话语速总不慌不忙,语气永远温和,妻子对他的评价是:“在他的生活工作里没有任何一次看出有火急火燎的事情,音调分贝总也在正常区间内”。
最近几年好多私营企业主纷纷退场,原因谁说起来都不言而喻,可他的经营范围却一直在不断扩大,虽然他外表给人一种稳坐钓鱼台的感觉,可他倔强奋斗的脚步从未停下,业务量的增多带来的是机构趋于完善,人员不断扩充,收益一年比一年丰盈,最近光我给他提供的业务服务就有六小项,进度时间差均在一个月内,就这样电话那头的他的语言语速依然像从前一样,变化不大,但传递的信息却沉稳可靠。
说起对两面老人的好那更是众所周知,父亲住院期间他只要抽出时间都要去亲自陪伴,因为他明白自己还是一个老人家的儿子。丈人丈母娘前几年身体有恙他只要能抽出空一定亲自去医院探望,最让周围同事朋友感动的是他把自己当成老人家的亲生儿子一样尽孝,甚至俩老人不到二年先后去世时,灵堂都设在他们家,作为女婿他都当作自己父母一样厚葬送终。
为了让妻子摆脱短时间内两位老人先后离世的悲痛,他还出空闲时间,尽量在安排好公司事务时陪妻子儿女到国内景点旅游,只是一般他会联系好酒店安排好行程将他们送到地点后,自己匆匆返回,因为他同样离不开自己亲自打造起来的企业,他珍惜家庭也珍爱自己的工作,在很不容易找到平衡点上尽量把握,妻子虽知道老公非常爱他们这个家,但老公更懂得如何去爱,从不盲目,媳妇一句经典的话几乎涵盖了自己老公从内到外的工作姿态:“若强行让他慢待自己的工作和不关心公司的员工,那简直会让他难受得要命,如若一天不工作或不用想工作的事情,那就不是他了,要在家休息一两天会把尾巴给圈歪了”。
他是我从事销售工作期间的一个稳定客户,也可以说我是从一个与设备有关事宜的保障角度与他建立合同关系的,另一层关系是他爱人曾和我又是同事加贴心姐妹,我们常常有知心话交流。最近他爱人悄悄告诉我说自己不经意的一句话,没想到被老公短时间内认真地把话变为现实:“旅游过程中妻儿羡慕了开房车出来玩的,妻儿只仅仅表示了一下羡慕,竟然没几天他便带回来房车的样板视频给大家看,并以酌定的口气告诉大家,已经定制了,只等轮到自家那辆下线交余款拿钥匙了”。
后来我才知道这辆房车裸车60W,连装备一起预算下来差不多80W,这是他对家人支持他工作的回报,也是对自己的肯定,而且承诺一旦有空就带他们开自家的房车出去放松。
妻子开玩笑说“你能丢下你的工作,陪全家去享受?”
他没有太多解释,只用另一项工程的计划投标书作为回答,其实家人已经习惯了,大家都也心照不宣,支持他工作并也赞成他快乐地享受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