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剂良药,专治“想得太多,做得太少症”,那就是把自己变为“机器人”。在我们这个“前AI时代”,机器人被理解为没有思考能力,只有执行指令能力的存在。我们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不要让自己的思考沦为仅存于大脑的空谈,要付诸实际。
举例来说,众所周知,亚马逊主要分为选品和运营两部分,而且所谓七分靠选品,三分靠运营,这也是老生常谈。但是,仅仅是知道,有什么用呢?一点卵用都没有,要把理论付诸实际。那么首先第一步,就是把自己的时间、注意力分成十份,七份用来做选品,三份拿来做运营。
当我们完成了时间的分配之后,那么第二步就是最重要的 —弄清楚什么才是以上两个部分中最重要的步骤。比如运营,可以分为几个重要步骤:
- 紧急事项处理(店铺、lisiting、客服、打跟卖等);
- 重点打造产品的进攻(站内广告优化、关键词排名、站外放量计划实施等);
- 利润产品的防守(这比较敏感,不举例)
更重要的是,选品和运营要分别总结出几大块最重要的步骤,每个步骤列出详细的SOP,每天早上来到办公室,就是一点点往下走就行了。
我们观察自己的整个工作流,其实大量的时间和注意力都浪费在了无效思考上。所谓的无效思考,就是无生产力的思考,其中又有大量都浪费在了思考下一个动作具体做什么这种事情上面。在整个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无效思考是很少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