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佛与健康

佛与健康

作者: 无情大哥 | 来源:发表于2021-05-14 19:04 被阅读0次

    释迦摩尼开创的印度佛陀学博大精深,但究其根本宗旨,用“活得健康,死得安宁”八个字概括可也。

        印度佛陀学传入中国后,逐渐演变成中国的佛学和佛教。佛学与佛教虽然同根同源,却有很大程度的区别,简而言之,佛学是中国佛教之滥觞或中国佛教成为佛学之滥觞。需要事先说明,本文不谈佛教,只谈佛学;佛学著作汗牛充栋,本文仅讨论最具代表性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简称心经)。在唐高僧陈祎之前汉译本的《心经》,属于印度佛陀学的中文表达,那时中国佛学还没有成型。陈祎主持的译经处,是标志中国佛学诞生的里程碑;他翻译的《心经》,深刻融入了中国老、庄、孔、孟等中国元素,将老、庄创造的名学思维方式和释迦摩尼创造的因明学思维方式有机地融为一体,不仅成为中国佛学的代表作,这种思维方式也成为引导中华文明千年发展的主流,直至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思维方式传入中国,这种状态才发生巨大变化。

        只有二百六十字的《心经》之所以对自唐代以来历代从普通老百姓到帝王各社会阶层的人都产生深刻影响,是其对人生命本质的深刻认识,迄今为止处于无可质疑的最高境界。

        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的地球生物,是对生存环境和生存方法有其他生物群不具备的思维和认识能力,亦即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心经》的伟大之处,在超越了人类社会各阶层的意识形态,直指生命本质,从而能清除对生命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的干扰信息;所以,从健康的角度,《心经》担当了健康心理垃圾清理器的角色。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身体和精神处于和谐状态,能与社会和谐共处,不仅仅指没有疾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名言:“养生先养心”,可以说是世卫组织健康定义的古典表达。

        《心经》的“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以无所得,故菩提萨缍;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两段,可看作健康心理垃圾清理器的操作按钮,但其思维模式与现代人熟悉的逻辑学思维模式有较大的差异。不过,有中国人特有的文化遗传基因,只要认真学习领会,就能激活并运行这个沉睡的程序。

        佛即是你,如果你理解明白了《心经》所表达的含义,你就可能成为“生得健康,死得安宁”的佛。

    木墨山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与健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ixc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