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997075/2bd7c66a53180fd8.jpg)
从内心深处,我是不支持刷题,不赞赏衡水中学和毛坦厂的做法,他们为了微乎其微的收益破坏了大环境的发展。
通过刷题能改变自己所处位次的学生很少,你刷别人也刷,资质好的学生会思考接受能力强,比你刷的更多。毛坦厂中学就是例子,落榜高分考生复读后本科上线率极高,但考出顶尖成绩的几乎为零。毛坦厂收复读生有分数线,所收学生基础就还行,复读一年战胜应届挤进本科不是难事,但是想出个“大师”就难了,资质能力有差距,这不是强化训练能弥补的。
衡水异曲同工,招了一流的学生,然后送他们进一流的大学。只是那些学霸和精英本就资质高,能力强,放在别处也能成精英。衡中五点起十点睡,学起来嗷嗷叫,不全在学校管理,学生本就自制力很好,也要强。衡中不要求,这些孩子有一大部分也会这么刻苦。又聪明又会学又愿意学,考不好是不可能的。
通过刷题,位次的变化并不大,最多就是同阶层微调,跨越等级很难。衡中和毛坦厂最大的价值就是在点了一盏灯,让未来依稀可见。
然而,他们做了最坏的事——打破规律,破坏规则,污染大环境。他们让家长和孩子们觉得,那盏灯,是所有人的未来。
人各有不同,分类分等是很正常的,天才和白痴都应该存在。然而他们不承认这个,他们给了一个伪命题:只要你足够努力,你就能成功。这个逻辑是错的。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努力只是其中一个。甚至,他们还混淆视听,让高考成绩,成为了评判孩子成功与否的标准。
竞争,首先是要公平的。他们刻意破坏了公平,并且大规模的出现“违禁物品”。引领全中国学习时间一再延长,你一周歇一天,我一周歇半天,你一天上十个小时,我一天上十五个小时,他干脆十八个小时,要不我们上足二十四小时吧……还用一些名人大家的事迹来鼓动。拜托,爱迪生重复一万次是为了研究,人家次次不同;华罗庚每天睡不到五个小时是为了征服,人家是有追求的好么!你们让孩子们不吃不睡为的什么?送走几个本就属于北大清华的学生,扼杀成千上万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生存价值,意义何在?
这种刷题模式传递着错误的信息:时间和收获成正比。随着科技发展,明显能看到用时间和体力获取价值的是低级劳动力。用这种观念引导学生,不是退步么?
教育部早就禁止补课了。可是衡中在补,毛坦厂在补,于是其他学校也得补啊,最终战胜其他学校的,必定是一天上二十四小时,一周上满七天,一年上满十二个月的那个学校。因为再也没有时间可以挤出来了。
高中补课了,中小学也得学起来啊,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园也得学起来,低幼儿,孕期,基因都得跟上,不然都跟不上步伐了。
整个社会都躁动,沸腾。
……
很久以前,一个黄冈的学生在网上留言“不要把我们黄冈和衡中等同,我们黄冈真的是素质教育。”
……
不要在找“教育资源不平衡”的借口了,这种刷题模式不仅改变不了不平衡,还有可能会加剧不平衡。如果你的学生进了清华北大不能搞研究,不能创造,不能突破,只会刷题,人家为啥要给你多几个指标?
不反对勤奋。勤奋刻苦是自制力的表现,本就是一种优秀资质。只是反对“强制勤奋”“假装勤奋”。刷题刷出30多万600以上考生,就意味着“毛泽东、季羡林、朱自清”想出头就难了,意味着孩子们想睡足觉难了,意味着孩子们想抬头看看蓝天白云就难了……
想消除不平衡,先消除“不正当竞争”,让有自制力的孩子奋斗,有天赋的孩子思考,有趣的孩子嬉戏,有活力的孩子奔跑。
……
我们还在补课刷题,只是因为我们想让你们知道——我们也同样的认真负责,我们的学生需要公平的竞争环境。尽管这样做是无奈是徒劳,但毕竟,我们得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