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账户,沉没成本,比例偏见,损失规避,这几个概念中好像有蛮多相似之处,细细品味又有些许不同。
今天复习了一个新的概念,损失规避
开篇时作者举了一个生活化的例子,作为一个家具卖家,因为配送成本上升,客户买一套沙发,需要另付20元配送费,这20元如果不收,利润率下降,收了的话,客户会不高兴,好尴尬呀。
不过从心理学的角度看,20元虽然不多,但是足以让客户觉得相当不爽。
得到的快乐其实并没有办法缓解失去的痛苦,心理学家把这种对损失更加敏感的底层心理状态叫做损失规避,甚至有科学家研究,这种损失所带来的负效用是同样收益所带来的正效用的2.5倍。
看过概念的解释,发现这20元的配送费还是相当可观吧,那怎么办呢?其实可以很简单哈,把配送费加到产品价格里,然后如果用户可以选择自提的话,把配送费作为奖励返还,一举多得,既得到了客户的理解,也没有增加成本,还提高了用户的参与感,想想身边的例子,宜家不就是这么做的吗?宜家商场中爆满的人流,背后是多少用心的设计呀。
随后听到一个更绝的案例。一个老人喜欢在门前的空地上晒太阳,休息,突然有一天空地上来了一群孩子,他们每天在这里玩耍,十分吵闹,老人想把他们赶走,可是空地是公共场所,每个人都有使用的权利,于是,他利用损失规避,想了一个办法。
第一天,他对孩子们说,我非常欢迎你们来这里玩,你们每来一次,我给你们10元钱,怎么样?孩子们一听,喜出望外,过来玩还有钱拿,太棒了!
又过了几天,老人对孩子们说,我还是很喜欢你们,不过每次只能给你们5元钱了,孩子们心想少时少了点,不过也还可以接受吧,就这样又过了两天,老人对孩子们说:“不好意思,每次只能给你们一元了”
“什么?只有一元,哼,我们再也不会到这里来玩了!”多么有趣,本来他们可是一分钱都拿不到的呢,只是因为,从10元到1元,拿走9元的痛苦远远大于得到1元的快乐。
我们常常觉得人性是贪婪的,并不是因为追求的太多,而是因为害怕失去,其实从进化论的角度而言,在原始人每天为生计发愁的日子,找到一个猎物可以维持好几天的生存,而如果千辛万苦找到的食物丢了,可能一家老小的性命都不保,所以损失规避是写入我们的血液与基因中一点都不奇怪了。
当然,损失规避有很多应对的方式,比如我们之前提到过的买沙发,也分很多种状况。
担心买的家具是坏的,商家可以提供7天无理由退换,消费者购买回家后,如果不是因为商品质量有问题,几乎是不会退货的,因为退货除了增加自己的麻烦之外,也会面临失去得到的商品的痛苦决定。另外想买新的沙发,但是家里已经有了一个,丢掉觉得太浪费,商家可以提出以旧换新服务 ,旧沙发抵800元比在新沙发上打800元折扣,对消费者更有诱惑。
凡事都有解决方法,关键是能弄懂背后的逻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