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里有位好友,以前每次回家,只要时间适合,就喜欢约他出来聊聊天,县城北湖边有个当地很有名的早市,八点之前摆些当季蔬菜瓜果和米面之类,我和他都喜欢在那里逛逛。这些年不在老家,有点五谷不分,他则是这方面的行家,带着我在早市里转时,推荐我买的东西都是很有高唐特色的玩意儿。不过我俩买东西方式绝对不一样,他喜欢精挑细选,我则是兼收并蓄,说啥好我就直接掏钱,连价都不还,他常常揶揄我:“大城市来的人就是有钱。”我嘻嘻笑笑,也不分辨。
俩人偶尔也一起去吃顿老豆腐,相互调侃几句,说说彼此的苦闷和喜悦,他家父母身体都有些老年痴呆,作为孝子的哥们儿心急如焚,可又毫无办法,那种岁月积累的东西非人力可及,老人吃喝不愁可就是离不了人在身边侍奉,他和几位兄妹轮流值班,老人有些糊涂,偶尔会做出一些违背常规的举动让人担心加揪心,那段时间他常给我打电话,我回家时也喜欢和他到双海湖之类的闲暇地带听他诉诉被压抑的情绪,那种事情帮不了他,可那种倾听也是一种男人间最真挚的友情,甚至他或我,都把彼此当做世外桃源般的立体空间感。一些诸如善良、真诚之类听起来高大上的东西,其实幻化到细微之处,就是鸡毛蒜皮,人间本无大事,想想我俩无欲无求的交往,才可以彼此松弛神经,这也是一种缘分。
不知用什么成语来描绘我们的交往,似乎平平淡淡从从容容之间就已经走过了很多年,他不是那种同学之间动不动就一醉方休的关系,也没有多少相互帮忙,甚至彼此家里有事也不会随份子,他和我几乎所有很亲密的社会关系也都保持距离,除了偶尔的老豆腐,基本我俩就没吃过一顿像模像样的饭。但他对于我来说,终究是个念想,说句恭维的话,县城因为有这种朋友的存在,有了不俗之心。
可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和彼此的忙碌,慢慢有些东西被逐渐淡化了,去年我闭门苦修,好多关系都没保持联系,这位朋友找过我几次,可没时间见面,也就多了些陌生。感情就是这样,人远情疏的前提就是联系渐少,时间一长更是少了话题,长此以往,大家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越懒得说越空洞,偶尔就只剩下几句很没营养的点赞了。
有些渐行渐远绝对不是因为伤害,也不是感情出现了什么问题,只是很简单的钝化,琐碎的细末空间一身都是渴望,但渴望得不到满足,就有了自我培养的适应环境,这让我想起了沙漠里的仙人掌,谁说它没有过渴望,只不过渴望慢慢变成失望,再慢慢成了刺。
和这位朋友已经好久没有联系了,更不要见面,甚至于清明期间我发微信都没回,这就有点人走茶凉的感觉。现在我早已经没有什么伤怀之类的感觉,其实不但是这位朋友,很多熟悉或者陌生的朋友恋人乃至亲戚,都逐渐陌生,大家都孤独的各自老去。
童年里有自己的青梅竹马,后来青梅枯萎,竹马老去;年轻时在南京很纯洁也很真实的爱上过一个女孩,也让自己心力交瘁中懂得了青春的概念,那年火车笛声中初恋诀别,一声声汽笛把我的甜蜜梦想撕得粉碎,曾经以为这辈子再不会爱了,再不会被启开心智,可是后来红尘滚滚里,依然执迷不悟,也依然慢慢忘记。
其实真正感到陌生的是我们自己,我们给自己加了太多的成分,也丢失了很多与生俱来的美好,我们不能为爱情或者友情流逝而伤感,最终我们最终会一个人。
世界上没有什么一往情深,我们都终将陌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