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告状,我就毛骨悚然,那件事真的让我感受到:告状的内容对成人来说是小事,在孩子眼中是大事。
小谢同学因带游戏卡到学校,被一同学举报,当时正急着找听课本去听课,想着先不管了,不是什么大事,但没一分钟又有人来报告同一件事,民不告,官不理,民来告,你就得理呀,何况是几个人都来告,如果不处理,这班规真的就没人遵守了。接着,我就让孩子把小谢的卡没收直接扔在了垃圾桶(因为班规规定以后再拿卡片,纸牌,一律仍在垃圾桶)。铃声响起,我听课走了!一听一评时间过去了,教室告状事件真的是不了了之,这样的是以前也有,就没当回事。晚上,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发生了——孩子放学没回家,而是躲在商店要买卡,苦于没钱,最终联系了爸爸。当时,我就意识到这个肯定是上午我处理事情不当造成的,跟家长沟通后,又在教室给孩子做了引导,又在班级内重点的强调一番。
事后,就做了反思:即便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在有些孩子眼中都是天大的事,万不可忽略。出来告状更要因人而异。对待不同的孩子应该有不同的方法。心理阳光的孩子与心理脆弱的孩子要分开处理。对于心理特别阳光的孩子,我们劝解几句让孩子自己处理,最后过问一下结果就没事了,但对于心里有些脆弱的孩子,老师就得重视,借着解决问题找到打开他心灵的钥匙。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需要我们更多的尊重和关注他的感受,一点一点地提高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把问题扩大化,不但没有开解他的心理问题,反而给他留下阴影了。
告状是很正常的现象,也是儿童成长的必经过程。一般孩子告状,我们要分清孩子告状的动机是什么?比如:有求助类的告状,有咨询类的告状,有为自己辩解的告状,有“检举揭发”类的告状。面对孩子告状,不能不闻不问。
1、 观察了解
对于孩子的告状,应该先了解孩子的告状动机,再理性处理事件。如果是积极意义的告状,告诉孩子:“这么做的确是不对的,你没有这么做很棒。”如果是消极意义的告状,则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积极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是非观。
2、引导
孩子之间的告状,大多是都是一些小事或者朋友之间闹矛盾了。面对这些情况,把自主权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处理,反问孩子:“你知道他这么做不对,这很好,那么你看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他呢?”久而久之,当孩子再遇到这一类情况,也就不会总想着寻求外援帮助了,而这也能锻炼孩子的独立与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应教会孩子们处理问题的方法,鼓励他相信自己,从各种方式告诉他,他是一个充满能量的有能力的好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