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树苗被栽到门前,天天有小主人浇水,又是一棵独苗,集水分和养分于一身,长势非常好,有使不完的养分,开始是比别人多长些叶子,可谓枝繁叶茂,随后由于有过多的成长条件,又长出许多的枝杈,真是自由自在,主人为了让它长好、成材,便经常进行修枝剪杈,因为营养过剩,阳光充足,水分补给及时,土壤肥沃,温度适宜生长,枝杈剪完一茬又长一茬,无拘无束任我行,修完上面下面又出,最终只能弯弯不成材。
而森林里的树是水分少,营养不足,又寒冷阴暗,所有小苗共同争抢土壤里的一点东西,各自得到很少的一点又要为争得阳光而努力,谁也不甘落后,比着长。它们身材虽然单细,先天营养不足,但能够协起手来共同抵抗风暴的袭击,共同抵御病虫害。
栽树就像是教育孩子,你将它们栽在哪里,如果你栽成一棵孤树在门前,大不了也只能顶上一棵栓牛栓马的桩子,成不了材。
自己孩子好不好,只有把孩子放到孩子堆里才能鉴定出来,有竞争才有人类,有竞争才有社会的进步,竞争比人类来得更早,通过竞争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实力,家长要让孩子面对竞争,参与竞争。
如果孩子总关在家里就很有可能会出现综合能力不均衡,原因就是缺乏竞争,竞争是多方面的,有体能、有速度、有想象力、接受能力、耐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等。
培养孩子的能力关键在儿时,孩子每次同家长的(斗争)交锋中都获得胜利,无形中产生了家庭核心思想,好吃的是专为他一个人买的,父母的钱他一个人花是无可非议的,就好像家里的一切就是为他一个人服务一样,吃什么,穿什么,都由孩子决定,想啥来啥,只要说出来名称,要求不过分,父母就给买、就给办、就给做,这一切太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了,大人又没有说明哪些不能办,因此养成各种各样的毛病——专找大人没有实现承诺的地方,专门挑大人的毛病,只要有利于孩子们的话或者事情孩子都记得住,过后大人若有一次没兑现完成,孩子们便不依不饶,反过来大人要求他们的事情或指使他们干的活计,他们可以当成耳旁风不予理睬;没有礼貌,没有长幼次序,不懂老少尊卑,对大人、对老人说话极其无礼,吆呼老人或妈妈自如得可以毫无目的,随意呼来唤去,躺在被窝里仍能指使大人两三次,而他们不会有一点脸红。
这样还不算,又经常向大人发脾气,指责大人这儿不对,那儿不好;唯我独尊,自私自利,一切为了自己。
家里买来好吃的他们认为是给他买的,由着他一个人吃。家里买来好玩的他们认为是给他买的,由着他一个人玩,家里买来饮料不准许别人喝,由着他一个人喝;不负责任,水来伸手,饭来张口,妈妈爸爸因干家务忙得不可开交,累得直不起腰孩子看不见,躲在屋里写所谓的作业,他们从不知道钱是怎么挣来的,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生存能力极差,头脑装的就是对自己有利的事,怎样不被别人打扰,没有一点责任心,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没有竞争意识,现在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得到东西太过容易,不需要讨好谁,也不用跟谁去抢,想吃想用伸手就是,如果家长在这方面不多加指导,很多家长又没能及时告诉孩子如何做,该怎样做,什么不该做,孩子缺乏竞争意识就不奇怪了。
主要原因就是这一切太有利于孩子生存了,反过来又太不利于孩子们的成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