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人,你不仅要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要知道“淑女是怎样炼成的”。
贵族之家,孩子出生以后,把他们教育成为淑女君子,这是古代父母的光辉使命。
揭开《诗经》的神秘面纱,我们定能在诗行里挖掘出灿烂的“谜底”。
《采蘋》中写道:“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这里的“季女”,如果用换字法来解释,就是少女之义。如果用加字法来解释,就是花季少女之意。但其实它们都是淑女的代名词。
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淑女与祭祀之间的微妙关系。她代表着纯净之心,经她之手采撷到的祭祀用品不会被玷污。既然是祭祀,就得摆放一些有灵性的事物。绿,生命的颜色,象征着生机与活力。因此,浮萍(蘋)和水藻是必不可少的贡品。南涧的水边,浮萍最天然;流动的水沟,水藻最环保。有道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那里的水质格外清澈,植被不会有藏污纳垢之嫌,正好被派往祭祀的名场面。采撷到手之后,淑女把它们小心翼翼地放到筐和筥里,虔诚地满载而归。
生菜俱备,只欠熟食。用锜和釜来烹煮熟食,然后把它们一起放在宗庙的南窗之下。谁来充当受祭的鲜活在世的祖先呢?是沐浴以后的淑女。所以说,祭祀的过程就是淑女接受精神洗礼的过程。她完成了从少女到淑女的思想蜕变。何德何能的少女,才能跻身于淑女的美的行列呢?
郑玄所著的《〈毛诗传〉笺》中,有这样一段话:“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执麻枲,治丝茧,织纴组紃,学女事以供衣服。观于祭祀,纳酒浆、笾豆、葅醢,礼相助奠。十有五而笄,二十而嫁。此言能寻法度者。今既嫁为大夫妻,能循其为女之时所学、所观之事,以为法度。”由此可见,淑女是养成的,但更是炼成的。少女十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远离社会大染缸的骚扰,一心一意地接受傅母的教导,温柔和顺地听从修养的指挥。在这十年期间,少女不能好吃懒做、养尊处优,必须和“勤劳善良”“心灵手巧”打好交道,处好感情。要能够学会养蚕、剥丝抽茧、纺织和酿酒等技艺。女红,自然也是手到擒来的绝活。在这期间,淑女还要见习家长是如何祭祀的,以备将来实习祭祀之需。总之,淑女既是劳动的一把好手,又是祭祀的一把巧手。15岁时,完成成年礼。20岁之前,把自己嫁出去,不做“啃老族”的一员。这叫遵循法度。对此,有人说,如果说教育是在培养人性,祭祀则是在顺应天性。也有人说,少女如风,除了忙碌,还是忙碌;淑女如玉,除了文静,还是文静。我说,如风的少女,如脱兔般洒脱;如玉的淑女,如处子般静穆。这与当下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风向标颇有几分渊源。
淑女既是少女,又是英雄。她和天下男神的精神偶像花木兰一样:和平时期,她能够纺纱织布;战争年代,她能够代父分忧,为君解愁,不远万里,驰骋疆场。
综上所述,成长的必由之路不是放纵,而是克制。淑女,就是这样炼成的。
网友评论